希区柯克成熟时期的作品已经被谈论很多,今天来聊一聊他早期的默片《房客(Thelodger)》及其幕后的故事。在希区柯克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之前,曾在德国柏林郊区的纽巴别斯堡电影制片厂(NeubabelsbergStudios)工作。在那里,他可以看到德国著名电影导演弗里茨·朗(其代表作《大都会》就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和F.W.茂瑙导演的现场工作情况。

在伦敦,希区柯克经常在摄政街(RegentStreet)的电影协会电影院观看最新的苏联电影的放映,他把去德国制片厂学到的,和观看苏联电影的经验注入了电影《房客》。在默片时代,他已经在电影中营造出了那种极富戏剧效果的场面,还有出人意料的拍摄视角,以及在剪辑上展现出的精妙,让他的电影往往看起来更像一部德国或苏联电影,而不是一部风格严肃、沉稳的英国电影。

如今的摄政街购物指南页面当电影在1926年首映的时候,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放映》杂志宣称:“这部电影有可能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作品。”影片上映后,27岁的希区柯克作为导演的名声便坚定地树立起来。正如希区柯克对法国新浪潮名将导演特吕弗所说的那样:“这是我第一次练习自己的风格。”希区柯克从合作伙伴中学会了什么?这部默片时代的电影已经开始展现出希区柯克对悬疑故事的偏好。在1934年的《擒凶记》之前的那些希区柯克电影中,他本人也很钟爱这部《房客》,并自称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希区柯克电影”。电影改编自作家玛丽·贝洛克·朗蒂斯(MarieBellocLowndes)1913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这位多产的女作家有个叫西贝尔·贝洛克(HilaireBelloc)的弟弟,同样也是名作家。

玛丽·贝洛克·朗蒂斯1888年的伦敦,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杀人案”震惊世人,成为神秘悬案影响深远,至今都有专门的网站谈论这个案件,各种电影翻拍版本层出不穷,延伸出各种新的故事和话题。当年,朗蒂斯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也受到此故事的影响。

这样说来,改编朗蒂斯小说的希区柯克也算是比较早就涉及“开膛手杰克”故事的电影导演。这次的改编,他还是和老搭档艾略特·斯坦纳德(EliotStannard)一起撰写剧本。

艾略特·斯坦纳德希区柯克拍摄的默片当中,除了《拳击场》(TheRing)是单独署名编剧外,其他都是和斯坦纳德一起完成的。但据说这部影片本来也有斯坦纳德的贡献。

圈内人其实都知道,希区柯克在评价自己的合作者方面,是出了名的吝啬,而且很多刷剧鸭人都发现,在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oisTruffaut)对希区柯克的长篇采访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斯坦纳德。而斯坦纳德的业绩早就被业界认可。他从1914年就开始创作剧本,1927年3月3日的《电影周刊》(KinematographWeekly)上的一篇文章形容他“很轻易地就成为最有经验、也最多产的英国编剧。”希区柯克的研究者查尔斯·巴尔(CharlesBarr)曾这样说道:“这种与经验丰富的编剧的持续合作,正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导演(指希区柯克)在现阶段所需要的,这能够使他找到自己,并重新定位自己。“因此,要确定这部电影的情节有多少源于斯坦纳德,有多少源于希区柯克是比较困难的。其实希区柯克很少署名在联合编剧里,但他肯定是经常密切参与电影剧本创作的。他在很多编剧那里获得了一些在他看来有价值的想法,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延续和发展,比如这部电影中,房东的女儿对嫌疑犯的信任与支持,成为未来希区柯克电影反复出现的角色搭配模式。

观众会在《39级台阶》(1935)、《年轻与无辜(年轻姑娘)》(1937)、《海角擒凶》(1942)、《伸冤记》(1956)、《西北偏北》(1959)等电影中重温这种角色搭配:被当局追捕的,被诬告的人试图证明自己是无辜的。通常,逃犯唯一的盟友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相信他,并协助他摆脱困境。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痴迷,在他的电影和个人生活中,都经常被人谈论;比如,在拍摄1963年的电影《群鸟》时对待蒂比·海德莉(TippiHedren)的方式,让人感觉带有某种虐待狂的色彩。

《群鸟》剧照正如他不止一次暗示的那样,他的嗜好是“优雅的、淑女般的金发女郎。”《房客》首次出现了这种癖好:凶手自称是复仇者(只是他在为谁或什么复仇,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答案),受害者皆为金发女郎。电影的开场镜头是一个金发女人尖叫,紧接着一个霓虹灯在黑暗的背景下闪烁,广告是一个叫金色卷发的节目。而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当房客拥抱另一个金发女人,他的未婚夫黛西时,同样的标志在背景中暗示。也许,即使复仇者已被逮捕,金发女郎仍可能面临着风险。

希区柯克在本片中的客串类似的癖好,还有一些,比如希区柯克本人在电影中无声的客串,比如有些电影故事会有一个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警察,在《房客》里也很早出现了类似的角色与设定。戏码修改和男主角原著小说展现的故事并不复杂,希区柯克留下了其中的主要情节,如影片展现的那样,一个三口之家,把其中一间房子租给一位行踪神秘的客人,他们渐渐怀疑这个人就是震惊伦敦的连环杀人案的嫌疑犯。而在小说最后,也证实了罪犯的身份,这一点是电影和小说的不同之处,电影里的房客并不是杀手本人,而是一名受害者的哥哥。这种改编,不知情的观众,会觉得希区柯克已经不自觉地开始运用他的悬疑手法,其实这是因为制片方强烈要求重新改写结尾,很多粉丝不希望主演,也就是俊俏男星艾弗·诺韦洛(IvorNovello)在影片中被怀疑成凶手,而且还显得精神错乱。

艾弗·诺韦洛艾弗出生于卡迪夫的音乐家庭,因为创作“KeeptheHomeFiresBurning“这首歌曲而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多次参加演出。他的战斗生涯比较短暂,1916年加入皇家海军航空队(英国皇家空军RAF的前身),在两次撞机事件后,他就被调去做办公室的文秘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还在持续音乐创作,不过战争之后,他就转行开始做演员,最开始是在舞台上,后来就进入电影演员行列。在主演《房客》之前,他已经出演了9部电影,还有他自己参与编剧的电影Therat及其续集TheTriumphoftheRat。

电影《Therat》在《房客》这部电影中,艾弗扮演的神秘租客,有很多细节都让人怀疑他的杀手身份,比如蒙住半张脸的围巾,对金色头发的恐惧,让房东把墙上金发美女的照片都取走这些行为。再比如,杀手行凶的当晚,他也悄悄地走了出去,看上去小心谨慎。更何况,当警察怀疑并找到他的时候,也从他锁起来的手提箱中发现了一位金发女孩的照片。这些都已经指向了房客就是杀人犯的间接证据,但真相却是,手提箱里女孩的照片是他的妹妹,妹妹被杀后,他看到金发的姑娘就会受到刺激。

而那个夜晚,观众可以猜测,他其实是想去找真凶报仇未果。幕后插曲:查令十字桥留下的遗憾伦敦的查令十字桥(CharingCrossBridge)是画家莫奈的钟爱之景,他曾被这雾都的朦胧所吸引,1899-1901年间,他来伦敦三次,创作以泰晤士河为主题的画作。他从自己所住的旅馆阳台的角度去绘画,给查令十字桥蒙上蓝色、玫瑰色和紫罗兰相间的面纱。

同样对这座桥有兴趣的希区柯克,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希望开场被害女孩的尸体从泰晤士河拖出来的背景就是查令十字桥。但是伦敦警察厅总部拒绝了希区柯克的拍摄请求。但作为一个固执且追求完美的导演来说,希区柯克是不会放弃的。经过多次申请,警察厅告知希区柯克,想拍摄可以,但要想办法在一个夜晚拍摄完成。得到消息的希区柯克赶紧带领摄制组和演员奔赴查令十字桥。但是拍摄结束后,这个场景却从胶片中消失不见了,经过反复核查,希区柯克遗憾地发现摄影师在拍摄夜景时,竟然忘记换上对应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