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光线出品的《五个扑水的少年》原本定档暑期,却由于疫情原因改档,结果在强敌环饲的国庆档仅仅拿下六千多万的票房,大大低于业界预期,也让光线公司懊悔不已。

于是,吸取之前教训,尽管今年五一档期再次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大部分国产影片逃档,《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却仍然选择坚守,并成为唯一一部如期上映的中等体量国产片。

曾几何时,光线出品的青春片一度成为烂片代名词,《同桌的你》、《你的婚礼》、《十年一品温如言》,虽然票房都不错,却因为剧情狗血、俗套而被广大电影爱好者口诛笔伐,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痛定思痛下,光线请来了《悲伤逆流成河》的两位主演任敏、辛云来二度合作,带来这部聚焦异地恋情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尽管依然欠缺惊喜,但总算逃离了那种看完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尴尬境地。

一、接地气的处理方式

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恋爱方式,异地恋最怕就是长久不见面造成双方情感基础的动摇,从而在互不信任后分道扬镳。

本片男女主人公是高中同学,他们共同走过初恋的拘谨,也经历过热恋中的如胶似膝,可一旦高潮过后,爱情中的各种不如意也渐渐显露出来,有道是“情到浓时情转薄”,爱情最怕的不是付出,而是情感在炽热冷却后无法做到长期坚守,尤其是异地恋。

因为不在伴侣身边,他们很难做到与其它正常情侣一样那般直接沟通,于是产生不安全感,特别女性,很害怕对方生活中会突然闯入竞争者,从而患得患失。

电影真实再现了处在这个阶段异地恋情侣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具体事件和细节的刻画,让很多观众能够迅速进入剧情,产生共鸣。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女主角赵一一为了给男朋友许嘉树惊喜,在刚放寒假后来到北京,希望陪伴对方一起共度春节,不料刚好撞见许嘉树和女性同学一并走出实验室。于是,三人来到火锅店,席间各种明争暗斗,让场面尴尬不已。

其实,赵一一反应如此之大,并不因为她不相信男朋友,只不过长久不能在一起,已经渐渐磨灭了她的耐心,她很怕就算自己努力,这段感情依旧无法走到终点。而在得知嘉树为了能够给自己一个家,甘愿放弃唯一一个去美国进修的机会时,赵一一选择了成全对方,尽管多么不舍,却依然义无反顾,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

每段感情都是一场修行,期间有快乐也有争吵,有甜蜜也有苦涩,爱情不仅改变了很多人,也让更多人学会了如何去包容、去理解,给对方更多私人空间。爱情,本就不应该是占有,成全对方,同时也是在成全自己。

或许,生活中大部分人本来就很普通,恋爱也一样,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更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曲折历程。很多时候,爱情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不爱,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两个人之间越来越疏远,直至在对方的世界中被彻底抹去,有些人因为了解而分手,而更多人是因为距离而分开,这是爱情的无奈,也是人生的无奈。

二、俗套、但不狗血的剧情

青春电影,要想让观众理解和共鸣,除了故事本身接地气外,人物形象塑造同样十分重要。

本片女主角赵一一,论长相和能力均一般,但她对爱情的那份坚持和勇敢,却着实令人动容。

高中时代,她是班级里的学渣,虽然爱恋着学霸同学二刷电影网,却不敢轻易表白,直至毕业临别时,才勇敢踏出第一步。

之后,两人又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异地相恋,两千公里的距离,隔断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隔断了紧紧拥抱的温度,“打字没有语气,电话没有表情,开心了没法和你分享,难过了也不敢和你说”,赵一一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嘉树行踪,想通过周边人、电话和语音等方式抓牢对方,可她慢慢发现,自己的关心变成对方的负担,而投入更多的自己,往往成为最容易受伤的那一方。

所以,一一开始改变自己,不再把嘉树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她学着融入班集体,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享受作为大学生的快乐时光,也许在心底,一一仍然把嘉树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她已经从无法自拔中抽离出来,做回真正的自己。

任敏已经用《悲伤逆流成河》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和可塑性,这次演绎坚强又敏感的赵一一,从高中时代的青涩,到大学时代的执拗,直至走向社会后的迅速成熟,任敏均把握的细致而准确。相比较来说,另一位主演辛云来则逊色许多,在和任敏的对手戏中都未能形成有效互动,许多情感爆发的重头戏表演更是干瘪,很难让观众对角色生出什么好感。

除此之外的一众配角,闺蜜乔乔因为个性鲜明、成熟稳重而让人印象深刻,其余角色却更多沦为鸡肋,李唐戏份虽多却苦于演技幼稚,与乔乔站在一起不像情侣,更像姐弟;赛赫作为暗恋一一的备胎存在,可这位男神级人物所有行事动机却表现的莫名其妙,无论出现、亦或离开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没有对故事的走向带来任何影响和变化,就算删掉也无不可。

同时,电影一直在强调“熬过异地恋,就是一辈子”这个主题,但主角们的各种冲突和选择,却越来越与现实脱节,后期为了实现所谓大团圆结局,甚至不惜让故事走向模式化,虽然有为票房考虑的因素,但无疑减少了真实性和回味度。

三、青春片的迷茫和探索

在商业电影还没有大行其道的年月,那时的国产青春片,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十七岁的单车》,男女主人公单纯青涩,对爱情懵懵懂懂,对生活充满着热爱,或许也会犯错,或许还会犯傻,但都不能阻挡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期许。可以说,那时的青春片承载着大部分观众对逝去岁月的美好和酸涩回忆。

2012年,一部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横空出世,让国内观众知道,原来青春片还可以这样拍,幽默搞笑、热血感动,就能够轻易将观众俘获,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于是,后续跟风者不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

它们用不断刷新的票房成绩,让国产青春片摇身一变成为市场宠儿,并且开启伤痛题材的圈钱模式,可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青春片在市场却突然遇冷,观众也开始重新审视这类作品存在的意义,并且发出“那些无病呻吟,堕胎、车祸、绝症真是我们的青春吗?”之类的拷问,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春不过就是人生中一个的重要时段,它真实而自然的存在过,不应该被各种狗血桥段所绑架,更不应该成为“烂俗”两字的代名词。

如今,国产青春片也在进行各种探索,光线出品的《五个扑水的少年》虽然是翻拍,却在本土移植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让观众看到青春片可以尝试涉猎更多不同的领域。

其实,国产青春片走到目前处境,题材变得越来越窄,不仅因为从业者的急功近利,更是市场畸形发展后的必然恶果。试想,一部随意制作的低成本青春片,就可以在市场拿下几亿票房成绩,那些从业者谁还愿意认真去打磨剧本,磨练演技?

国产青春电影这么多年过去,竟然没有一部能够从品质上真正超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作品,不得不说是全体电影人的悲哀。

无休止的卖惨、不接地气的故事、偶像剧级别的表演,让整个题材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程度,只希望电影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触底反弹,认认真真、沉下心来拍出几部好的中国青春电影,回报一直不离不弃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