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欺骗”与“虚假记忆”的惊人力量

——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文丨施俊杰

《误杀瞒天记》是一部评价很高的经典印度悬疑犯罪片,今年首次引进国内,并于4月15日在全国上映。

由于这是一部七年前老片,很多人早已经通过网络上的其他渠道观看过了,再加上疫情的原因,观众普遍的观影欲望并不高,所以导致了《误杀瞒天记》上映之后票房成绩并不算太理想。但是,票房的失利并不能掩盖《误杀瞒天记》作为一部令人惊艳的优秀影片的光芒。2019年,根据这部影片改编的国产电影《误杀》上映后,票房高达13.33亿,是当时内地电影市场贺岁档最大的黑马。

《误杀瞒天记》这部影片围绕着一起误杀事件展开。维杰和妻子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原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料平静的生活却被一个不良青年萨姆打破。萨姆偷拍了大女儿安久的裸照并意图威胁她、强暴她,不堪忍受的安久意外将萨姆杀死。身为父亲维杰为了保护女儿,不惜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来伪造证据,制造出不在场证据,多次和警方交锋,并借机脱罪。

泡漫网

在这个故事中,所有人性与强权的对抗、细致缜密的悬疑推理和精巧绝伦的反转叙事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点,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视觉欺骗”。

误杀事件之后,母女二人把尸体掩藏在后院。维杰回家后,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迅速处理了案发现场,并带走了萨姆的车钥匙和和手机卡。在路上,他决定为全家制造不在场证明。那么,这个没什么文化、只读了小学四年级还沉迷于看电影的父亲,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答案就是从电影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维杰通过看大量的电影,把其中的犯罪学、侦查学、法医学甚至是影片拍摄手法统统整合起来了,开启了一场视觉欺骗的冒险之旅,用心理学的手段对所有证人进行了“视觉欺骗”,并为他们制造了一段虚假的记忆,最终达到了“瞒天过海”的效果。

他先买了手机装上了SIM卡,并且将手机扔到了一辆外地大货车中,然后将萨姆的车推下了废弃的矿场。3号晚上,他跟店里的伙计暗示明天4号要去听经,并反复提醒伙计4号是星期一,别忘了去交费。随后他带领全家出发去听经……在外的这段时间里,维杰不管在哪里不管遇到谁,都会故意让对方知道他是来听经的,以此来加深所有人的印象,欺骗了所有人的记忆。以至于,萨姆的局长母亲把维杰一家锁定为嫌疑人的时候,不管怎么盘问,所有人目击证人都明确表示案发的时候,维杰和家人确实是在听经。

局长苦于没有证据,拿维杰一家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使出了最后的逼供手段,在单独审问维杰5岁的小女儿安努时,向孩子施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重压,终于逼得5岁的安努说出了当晚看到的真相。所有人都以为案件到此结束了。但是尸体被挖出来之后,大家发现竟然不是萨姆的尸体,而是一具动物尸体。

这时候,观众才会意识到,维杰其实早就偷偷挖走了尸体,却没有告诉家人,因为他深知妻女肯定会扛不住警察的逼供和毒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同样欺骗了家人的记忆。

维杰就像是一位无师自通的魔术师,他深刻懂得人虽然有五官皆可感知外界,但是归根到底,视觉才是第一感知,但人的视觉往往并不精准,而通过视觉产生的记忆就难免会有偏差,时间拉的越长,这种偏差就会表现的越明显。

事实上,维杰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复杂的事情,他只是不断地通过语言和动作,去诱导和加强目击证人的印象。其实,这也是拍摄悬疑类电影所常用的创作手法,即通过各种剪辑手法,故意诱导和误导观众的判断能力,通过各种画面和台词来将观众引入歧途,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看到的画面、线索和记忆是真实的,从而被牵着鼻子走。维杰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这些技能分明就是从电影拍摄手法中学来的,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证人之所以会配合维杰,除了他通过视觉欺骗引发了虚假的记忆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人性中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在电影中,原本和谐美满的维杰一家都不是坏人,大家对他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就是一个正派而善良的普通人,而指认维杰的警察留给大家的印象,却是一个作恶多端、臭名昭著的家伙,平日里更是仗势欺人、吃霸王餐,收受贿赂,动辄对普通人拳打脚踢,恶语谩骂……毫无疑问,民众的心里天然的就会倾向于维杰,再加上他们脑海中还有一段人为制造的虚假记忆,自然会更加毫无保留地站在维杰这一边。

《误杀瞒天记》这部电影之中,不仅有缜密推理和绝妙的反转,其中还隐藏着耐人寻味的心理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虚假记忆欺骗的经历,比如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广告植入了虚假记忆,误以为广告打的越多、品牌代言人的影响力越大,产品的质量就会越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