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后,再看冯小刚和张艺谋各自的发展,他们的差距一目了然

1997年,内地电影行业走向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

这一年,张艺谋拍出了喜剧电影《有话好好说》,斩获了4600万票房

比冯小刚在贺岁档上映的得意之作《甲方乙方》,还要高出1600多万,

有人说:“如果张艺谋从此专心拍喜剧,估计就没冯小刚什么事儿了”,

但当时的张艺谋已经是知名大导演,而冯小刚才刚刚开启导演生涯。

从那时起,张艺谋和冯小刚就从不同的起跑线出发,一路你争我赶,

然而25年后,再把张艺谋和冯小刚放在一起对比,差距立马就出来了,

2022年,张艺谋不仅执导了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令全世界瞩目,

贺岁档电影《狙击手》也收获了如潮水般的赞美,票房突破6亿元,

相反,沉寂许久的冯小刚依然没有新片上映,还因为和华谊对赌失败需要赔偿2.3亿,

同样是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如今的张艺谋和冯小刚为何差距这么大?

其实,早在他们各自迈入电影圈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01

与冯小刚草根出身,一路靠攀附贵人“上位”的经历不同,

张艺谋的成名则是靠才华和努力,从根正苗红的科班走到了大导演的位置上,

1950年,张艺谋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名门望族,家世背景显赫,

祖父从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毕业后,在陕西柞水担任过县长,

父亲张秉钧曾是国民党军需官,后来在陕西农林局工作,母亲是交大的医生,

优渥的家庭条件,让张艺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艺氛围的熏陶,

读书时期的他不仅成绩优异,还培养出了画画的天赋。

然而张艺谋上中学时,张家因为成分特殊成了“打击对象”,

张艺谋被迫放下了书本,到农村去插队劳动,还经常被其他人欺负,

母亲告诉他:“要生存,就要夹着尾巴做人”,张艺谋把这话谨记于心,

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张艺谋也没有忘记每天练习画画和写字,

除了有一技之长,他还记住了乡土的所见所闻,为日后拍黄土电影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因为为人谦逊、能力出众,张艺谋被破格招进了纺织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

在工厂里,张艺谋度过了一段安稳的上班日子,并且娶妻生子,

但不安于现状的他还渴望有更多的作为,继续坚持画画,还学会了摄影这门艺术,

张艺谋每天啃咸菜、吃馒头,用攒了一年的工资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

1978年恢复高考,28岁的张艺谋果断报名,开始日夜苦学文化课程,

在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张艺谋更是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这种学而不辍的精神,后来被张艺谋贯穿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

毕业后,张艺谋被分配到了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正式踏入了电影行业,

当时的广影厂偏僻落后,张艺谋成了为数不多的新鲜血液,担起了重任,

1984年,张艺谋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

这部电影的摄影构图相当大胆和新颖,具有突破时代的意义,

张艺谋在影片中迸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个人特色非常鲜明,

同年,张艺谋在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中担任独立摄影师,

该影片被称为“第五代导演崛起的开山之作”,对整个80年代都影响巨大。

在导演首部影片《红高粱》之前,张艺谋还主演过电影《老井》,

1986年,吴天明选中了清瘦淳朴的张艺谋,让他饰演男主角公孙旺泉,

张艺谋把这个充满乡土气的农民形象完美演绎,他也因此一举夺得金鸡、百花、东京的三项大奖,从“金牌摄像”到“三料影帝”,张艺谋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更可贵的是,张艺谋始终不曾固步自封,他还要朝着大导演的目标前进。

1987年,张艺谋拍出了《红高粱》,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电影,

为了展现出那种野心又张扬的生命力,他带着剧组亲自种植了一大片红火的高粱地,

这部电影之所以经典,不仅是因为它拿到了中国在世界影坛的第一个大奖,还因为片中那令人震撼的色彩艺术和摄影美学,

出道即巅峰的张艺谋,就此开启了他“第五代导演”的辉煌生涯。

02

当张艺谋已经站在国内一线导演的山峰时,冯小刚还在山脚努力寻求出路,

冯小刚是个出身北京破落胡同的“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下了这个家,

母亲含辛茹苦地独自养大他和姐姐,结果后来还患上了严重的胃癌,

贫苦的成长环境,让冯小刚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如何取悦别人,

叶京曾说过:“冯小刚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懂得利用聪明的人”,

靠着这份机灵劲儿,冯小刚在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走得还算顺利。

高中毕业后,成绩太差考不上大学的冯小刚参军入伍,

因为身上有文艺细胞,冯小刚还得到提干,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工团,

退伍后,冯小刚转业到了北京城建开发公司总工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张艺谋为《黄土地》担任摄影师的那一年,冯小刚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

冯小刚靠着那张能说会道的嘴,以及八面玲珑的手段,成功讨得了郑晓龙的喜欢,

在郑晓龙的帮助下,冯小刚进入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冯小刚深谙这句话的道理,

在结识了郑晓龙后,冯小刚又在他的牵线下认识了一众“京圈大佬”,

其中对他最重要的一位人物就是“顶流”王朔

当时的王朔刚写出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等轰动大作,

无数导演、编剧都正想方设法地讨好王朔,想要获得翻拍他小说的机会,

冯小刚知道,以王朔在文坛和影坛的影响力,无疑是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最好人选。

在发挥了二十几年“撒娇、抱大腿”的功力后,冯小刚成功攀上了王朔,

他在这位“大佬”的身边鞍前马后,等待着王朔能给他一个好机会,

1991年,冯小刚终于在王朔的帮助下,当上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

之后又和郑晓龙合作编写了《大撒把》,还和剧中的女主角徐帆因戏生情,

虽然冯小刚家中已有妻儿,但还是和徐帆“交往”了整整8年,

抱得美人归后,冯小刚在事业上又再得贵人相助,一时间风头正盛。

1993年,冯小刚已经和王朔混成了“好兄弟”,郑晓龙也对他青眼有加,

冯小刚当上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

在冯小刚参与的几个作品都获得成功后,王朔也对他更加认可,

1994年,王朔带着冯小刚一起成立了“好梦影视公司”,

王朔担任董事长,冯小刚担任总经理,负责拍摄、制作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冯小刚就开始四处跑业务、拉投资,也结识了很多电影公司的老板,

这也为他日后拥有更大的“靠山”,在影坛真正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

03

当冯小刚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时候,张艺谋正在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拍《红高粱》的时候,张艺谋和女主角巩俐结缘,两人开启了长达8年的合作,

这8年间,张艺谋和巩俐合作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等电影,每一部都是留名影史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在国际上斩获大奖,

张艺谋在电影中追求最纯粹的美学,画面、色彩和构图都经过了精雕细琢,

这些作品都突出了极为强烈的“张艺谋风格”,也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那时,巩俐不仅成了张艺谋的“御用女主角”,两人在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

但张艺谋刚和前妻离婚不久,外界关于张艺谋“出轨”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虽然张艺谋的感情生活饱受争议,但他的艺术成就却能让观众赞不绝口,

毋庸置疑,是张艺谋扛起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电影的大旗,并带领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

然而与此同时,好不容易当上导演的冯小刚就有些“走霉运”了,

1994到1996年,冯小刚一口气拍了《永失我爱》《一地鸡毛》《冤家父子》等电影,

这些电影大多都是改编自“京圈子弟”的小说,风格上充满了玩票儿的气质,

结果每一部都是反响平平,有的甚至在票房上算是颗粒无收,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朔也在这时陷入了轰轰烈烈的文学批判运动中,

他的言辞太过讽刺犀利,文章也大多以揭露社会的低俗思想和灰暗面为主,

因此被扣上了“痞子作家”的称号,凡是他参与的作品都遭到了“封杀”,

走投无路的王朔只好连夜出走,好梦公司也彻底宣告倒闭。

冯小刚虽然失去了王朔这座“靠山”,但他的手里还有王朔的小说可以利用,

1997年,冯小刚拿着改编自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的剧本《甲方乙方》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了拿到投资,冯小刚不得不接受了零片酬、只拿票房分成的苛刻条件,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上映后大获成功,成了冯小刚导演事业的重要转机,

电影在当年的贺岁档上映后,以370万的小投资收获了3000多万的大票房,

冯小刚即使只拿分成也赚得盆满钵满,还从此一战成名,成为了“贺岁片之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也在1997年拍了一部喜剧电影《有话好好说》,

在不少观众眼里,张艺谋一向擅长文艺片,和拍贺岁喜剧片的冯小刚是两种气质,

这是他导演生涯中唯一一部喜剧片,但成就上却超过了冯小刚的任何一部电影,

张艺谋用摇晃的手持镜头完成了这部诙谐幽默的荒诞喜剧,还饱含了社会意蕴,

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了4600万票房,如果放在今天妥妥会超过二十亿,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张艺谋才是真大师,冯小刚一万年也贫不出一部《有话好好说》”,

还有人说:“如果《有话好好说》和《甲方乙方》放在一个档期,后者的票房只会更低”。

04

冯小刚拿着王朔留下的小说才拍出的得意之作,

竟然还不如张艺谋抱着“玩一玩”想法拍出来的玩票式电影,

后来,因为冯小刚没有把电影编剧一栏署名给王朔,两人闹到了分道扬镳,

王朔骨子里始终有种文人墨客的清高,瞧不上只会“欺下媚上、溜须拍马”的冯小刚,不过此时的冯小刚已经结交到了新的“大哥”华谊,哪还有心思去管王朔?

从2001年的《大腕》开始,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一共合作了16部电影,

在累计赚了40多亿票房后,冯小刚和华谊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黄金搭档”。

冯小刚背靠华谊这颗大树,成功跻身国内一线商业大导,

华谊也因为有了冯小刚这块“金字招牌”,坐上了国内影视公司的龙头宝座,

但渐渐地,冯小刚不想再拘束于商业喜剧片的单一领域,

他其实也有一颗向往文艺的心,那些立意更高的主旋律电影,才是他真正想拍的,

2010年,冯小刚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让他对自己的水平有了信心,紧接着又拍出了历史战争片《一九四二》,

结果这部电影从审查开始就困难重重,2亿的投资上映后票房只有3亿。

《一九四二》的票房惨败让华谊损失惨重,连股票和市值都一路暴跌,

冯小刚为此也差点急坏了身子,甚至气到出面怒骂“垃圾观众”,

为了弥补给华谊带来的损失,冯小刚只好拿出16年前的《甲方乙方》“重抄”了一遍,

拍出了一部商业烂片《私人订制》,但也靠着明星阵容收割了7亿票房。

或许是在一个领域呆得太久,大导演们都想着“换换口味”,

当冯小刚努力转型文艺片导演时,张艺谋却开始了商业片的探索,

接连拍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制作的商业电影,

这些电影虽然票房上大获全胜,但也因为资本色彩太浓厚而遭遇了猛烈的吐槽,

张艺谋也因此陷入了负面舆论的风波,被质疑“为了捞钱丢掉了初心”,

不过在这些商业片中,张艺谋的审美依然在线,有观众表示:“就算是个大烂片,还是会觉得美得震撼”。

2015年,张艺谋筹措了10亿投资拍出了好莱坞大片《长城》,

结果这部群星荟萃的电影惨遭“扑街”了,票房只有11亿元,

没想到这个时候,刚凭借《私人订制》大赚一笔的冯小刚却在“背后捅刀子”,

冯小刚在采访时说:“我拿1亿赚10亿,有人拿10亿博1亿”,

张艺谋没有回应这样赤裸裸的讽刺,而是像从前一样选择“夹起尾巴做人”,

他选择静下心来打磨和反思,寻找融合个人风格和商业元素的更好方式,开始追求质量。

与此同时,有点“飘”了的冯小刚和老东家华谊签下了对赌协议,

华谊砸下10.5亿元重金,收购了冯小刚成立的东阳美拉70%股权,

但前提是冯小刚要在2016年挣到1亿元的净利润,

并且从2017年开始的每个年度,净利润都要比上一年增长15%。

当时正值风头的冯小刚决定大干一场,立志要实现心中的文艺抱负。

他以一年拍一部的速度,拍出了《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只有芸知道》三部文艺片,

然而观众对这三部电影的艺术水平褒贬不一,电影票房也不尽人意,

尤其是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原本寄予了厚望,

商业喜剧片出身的冯小刚下足功夫,想让这部电影对标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

然而上映后院线觉得影片质量不佳,排片率很低,气得冯小刚直接下场和院线开撕。

最后的结局,是冯小刚没能完成业绩要求,要赔偿华谊共计2.36亿元,

事业失意的同时,冯小刚还因为酒后失态而深陷舆论的风波,

电影《芳华》的杀青聚餐上,冯小刚不顾女主角苗苗的意愿,要求她当众脱鞋跳舞,

消息传出后,冯小刚被网友大骂“油腻”,形象一落千丈。

而张艺谋呢?如今很少传出消息的他,还在潜心创作好作品,

2019年《悬崖之上》成年度口碑最佳,还让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

2021年《狙击手》《我和我的父辈》热度爆棚,让观众惊喜不断,

2022年的冬奥会开闭幕,张艺谋更是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式浪漫”的冰雪盛宴,

张艺谋和冯小刚,如今从风评到水平,都被认为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甚至有观众辛辣点评:“张艺谋是殿堂级,冯小刚是大堂级”。

其实客观来说,张艺谋和冯小刚,都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个曾经辉煌的大导演时代,他们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只是回望两人的成名史,不难发现他们一个是靠才华,一个是靠贵人,

如今两人在事业和口碑上都有如此大的差距,也不足为奇,

“小钢炮”也有贫不了嘴的时候,但国师永远都是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