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的胆儿,是越来越大。

最近一部新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中国

电影中,沈阳成了全球间谍密度最高的地方

日韩特工在这里展开激烈厮杀,还惊动了中国公安。

到底是怎样一部奇片?

今天,鱼叔这就来说说它——

夜叉

本片是由网飞投资制作的韩国电影。

采用双男主设定。

一个是耿直到有些古板的检察官。

饰演者是凭《鱿鱼游戏》出圈的朴海秀

他追求过程正义,无法忍受用错误、违法的手段进行办案。

另一个是人狠话不多的特工头头。

演员是我们熟悉的薛景求,韩国演技派「三驾马车」之一。

他追求结果正义,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两个人,理念不同,但目标一致。

一个代表面子,一个代表里子,恰恰暗合了明暗的两面。

特工头头还有一个人如其名的外号,夜叉

其解释,恰恰点出了其矛盾的身份——

一种丑陋、凶恶而且还会吃人的鬼,但却被称为维护佛法的守护神。

夜叉潜入沈阳多年,领导着一个特别行动小组。

明面上经营一家旅行社,暗中做着各种情报工作。

最新的任务,是要从日本人手中,营救一名朝鲜大使。

这位大使不仅是重要的情报官员,而且负责管理金氏政权的资金,光是海外资金就超过了4万亿。

而此时,上司派来一名检察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特别监督。

由于做事风格的差异,两人常常发生冲突,为任务执行带来了许多的麻烦。

电影的故事,整体比较俗套。

放在韩国一众犯罪类型片里,不算很突出。

但对于沈阳这座城市的描绘,却非常有意思。

他们将沈阳设想为「东方哥谭」。

用各种反差性的镜头,突显这座城的荒诞感。

航拍镜头掠过浑南区的夜空,都市的繁华尽收眼底。

但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鱼龙混杂的犯罪之城

特别是外来间谍藏身的地方,街道脏乱差,小广告满处贴。

一不留神就被不法分子盯上,刀架脖子,明目张胆地搞仙人跳

一旦上钩,就被拉去噶腰子。

此外,电影中的沈阳,还是一座围绕东北亚局势而建立起来的核心重镇。

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亚各国情报人员都聚集在这里,暗中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里的间谍密度极高,走在路上都能撞到一个。

外卖小哥,便利店小妹,摊贩大爷,保安大叔……

在这些平平无奇的面孔之下,可能都藏着一个身手不凡的特工身份。

急眼了,还会当街火并。

日本和朝鲜,就曾在一家银行门口为争夺一个人质公开交战。

甚至在居民区与中国公安激烈交火。

片中有一段,便是夜叉在执行任务时,误入敌方陷阱。

不仅通讯信号被切断,还遭到中国特警的阻截。

不过电影里,中国更像是一个中立的位置。

夜叉所要面对的头号反派,其实是日本的间谍头头。

他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情报网,沈阳哪里都逃不出他的线民追踪。

而日本间谍的目的,是要暗中破坏朝韩关系,阻止两方交好。

以便在其中坐收渔翁之利。

由此可见,网飞这部犯罪电影的野心之大。

想要一举将中、韩、日三国观众,全部拉入受众范围。

虽然电影中的一些设定有些夸张。

但韩国人对于中国东北的想象,并非完全凭空而来。

就连咱们的犯罪片,也经常拿东北作为故事背景。

比如沈阳出身的青年作家双雪,在《平原上的摩西》等小说中,也多次描写过这个神秘的老东北之痛。

「它是一个由罪恶的和善良的、维护秩序的和一些破坏秩序很多东西交织在一起的地方。」

而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导演王兵拍摄的《铁西区》,更是让这座工业之城,在全球知名。

《夜叉》中,也的确有意突出沈阳这座城在各方面的特色。

首先,社会主义特色

大家都懂,直接看图吧。

其二,工业特色

许多场景都是发生在废旧的厂房。

背景都能看到巨大的横幅,上面印着不同年代风格的生产口号。

而在郊外,还能看到矗立于漆黑夜色中的大型钢铁厂。

这种工业城市独有的荒凉、沉重,与犯罪电影的氛围十分契合。

其三,历史特色

电影中特别提到了沈阳错综复杂的地下道。

这些地道,据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挖下的不计其数的防空设施。

它们也为片中的特工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四,现代化特色

作为辽宁首府与东北重镇,沈阳的现代化发展自然也很迅猛。

市中心的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也与偏远的老工业区,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两者之间,拆迁的标语和建设的景象也随处可见。

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消逝与新生。

此外,当然还少不了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

东北烧烤,小吃夜市,应有尽有。

价格有点夸张,5元20串

可以看到,这些城市氛围的渲染还是用了心的。

但中国观众,尤其是东北当地人,还是能一眼看到很多瑕疵。

因为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在内地拍摄的许可。

而是选择在中国台湾拍摄。

所以片中有很多南北嫁接、混搭的场景,让人感到很魔幻。

比如,许多电影的沈阳街景里,居然出现了华南地区的骑楼(底层有沿街廊道)。

但楼上的牌匾,又都是沈阳真实存在的。

另外,沈阳小吃街里,也有很多南方的小吃。

如冰粉、双皮奶、水果刨冰……

更让人出戏的,是片中中国台湾演员的口音。

韩国人说汉语已经够别扭了。

片中竟然还让一个小妹操着一口台湾腔,在东北笑话韩国人不是本地人,真是要人命。

不过,咱们也确实没必要在这方面较真。

看着中国大街上的间谍混战,的确魔幻、好玩。

只是可惜,影片花了大功夫将台湾P成了沈阳,却在剧情上显得过于敷衍。

让如此一个充满野心的设定,最终沦为一个情节俗套、毫无新意的类型烂片。

豆瓣开分,只有5.2

而且最让中国观众失望的是,故事虽然发生在中国,剧情居然与中国毫无关系。

为了衬托主角,中国公安的战力全成了战五渣

在影片中,韩检察官遭人陷害被困在色情酒店,被扫黄打非的警队破门而入。

检察官直接翻窗跳楼逃脱,公安只能干瞪眼。

日朝特工在大庭广众下交火,并逃之夭夭。

中国公安连一个人影儿也抓不到。

韩国特工硬闯日本驻华大使馆,如入无人之境。

地板轰穿了大洞,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在居民区被特警团团包围。

韩国特工化身枪神,寥寥数人打得中国警队几乎团灭。

日本间谍略施小计,中国公安就被耍得团团转,成了借刀杀人的工具。

最后还是靠韩国特工逆天操作,力挽狂澜。

鱼叔并不是说,这些情节是为了黑中国,也相信片方没这个意思。

他们只是想将线索,更聚焦于韩国间谍与日本间谍的对抗。

但问题是,这样的设计,让故事看起来缺乏逻辑,很不可信。

也让如此简单粗暴的间谍活动,显得十分幼稚。

从而失去了那种在高压监视下的谍战趣味与虎口脱险的爽感。

韩国电影拍中国东北,并不是第一回。

早在犯罪片《黄海》中,就有对延边地区的描绘。

坐在东北炕上抽烟的河正宇。

穿着大军棉袄,养着大狼狗的金允石。

不过,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是一些生活在东北底层的朝鲜族人。

韩国电影往往对他们极其魔化

比如,金允石饰演的延边战神,老绵,就是典型代表。

手持一根大棒骨,一人干翻一票韩国职业杀手。

另外,还有《新世界》中的电梯战神,丁青。

身中数十刀,仍然团灭敌方。

更有如同bug一般的神秘黑客。

得之便可得天下。

但,这「战神」属性,绝不是对他们的夸耀。

因为韩国人对这个群体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在韩国打工的朝鲜族移民。

《黄海》片头的一段文字,直接揭露了这一群体的困境。

「超过半数的朝鲜族为了生存在韩国合法或非法地打工」

而据韩国政府统计,「在韩外国人」当中,「在韩中国人」是最多的。

当中,朝鲜族的所占比例又是最大的。

虽然语言相通,但要想生存下去,他们大多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成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靠高负荷的劳动赚血汗钱。

比如韩国电影《迷失:消失的女人》,即国产片《找到你》的原版,就描绘了一个命运悲惨的中国女人。

在失去孩子后,走上了犯罪道路,作为保姆绑架了一个孩子。

另一种则是成为野兽

他们索性成为亡命之徒,靠非法买卖甚至杀人越货,来获得「生存资格」。

这些边缘与底层人群的形象与故事,构成了许多韩国人对中国东北的印象。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中国的全部。

这部将背景放在沈阳的《夜叉》,本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国人的形象。

可惜影片只是把精力都放在了美术和P图上,而人物形象全部流于背景板。

《夜叉》中多次用台词提到东北亚在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性。

「世界的权力中心重返东北亚」

然而, 作为情节的发生地,沈阳毫无疑问被工具化了。

除却浮光掠影的城市剪影,我们见不到这座城市中的生活。

这恐怕也是这部影片之外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

一部发生在沈阳的犯罪大片,却与中国无关。

我们既拍不出来,也无法成为故事的一份子。

回头一想,一声叹息。

真不知道,到底是谁更可笑。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