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有机会就去电影院多看一眼吧

上一次看到有人在微博里面聊到去看《月球陨落》这部电影,不管剧情多么拉胯,只是去感受一下大银幕的特效感觉就足够了。幸好这几天有了《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一开场在“桂林山水”里面的追逐打斗戏就耳晕目眩,让人秒回魔法世界或者环球影城。

开场前有几位小朋友身着霍格沃兹的校服在前排奔跑打闹,可能袍子里还藏着魔杖,看在眼里,还以为他们会大喊法术,然后就腾空飞起,这个真实感仪式感,做得足足的。我即便称不上是《哈利波特》的熟读者和狂热粉丝,在这么多年电影气氛的洗礼之下,脑海中这个魔法世界的运行法则,竟然像生活常识认知那么给固定下来,电影角色的隐形换影和挖心咒,展现的特效都是固定方式,见得多了,默认它们自有一套物理和化学的准则。比全新飞来和炫彩的声光电激光,要来得亲切可爱。

同时,因为电影特效也是一年年的狂速进步。比起最早第一部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光彩炫目的程度和怪兽出没的丰富细节,均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较量,这一部的魔法打斗施展起来,那叫一个凌空飞跃,那叫一个点拨灿烂,马上回头去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话,身体的感觉就像是,谁把房间里的灯都关了?我啥都看不见。

叙事的尴尬就在这里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恰好是哈利波特故事线的前面几十年,怎么时代科技会退步呢?

这个矛盾感,在《星球大战》前传第一部亮相的时候,也曾出现过。

再后来,故事看多了,感受变丰富了,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历史,不会一直昂然向上,波动和反复才是一种常态。

所以也就承认神奇动物的时间线,相对合理了。

目前电影的评分没有那么高,镶嵌在哈利波特营造的巨大世界观当中,挑错和抱着巨高期待的人有之;因为JK罗琳作为编剧而有现实舆论抵御情绪的人有之,把作者言论带来的好恶感,投射到对作品的苛刻判断当中。于我这个麻瓜型观影者的感受来讲,这部片子已经赢过前面的《蝙蝠侠》和《月球陨落》了吧。

前者的关灯暗黑特效,让人以为身处冥想山洞里面,后者的末日触霉头的故事缘起,让今天我们也身困某种环境气氛的人不想多看一眼。而在年代和现实意义上,隔了万重千山的神奇动物,多多少少会让我抽离生活上的焦虑感,单纯投入到一个奇幻故事两个多小时,知足了。

电影中的世界交流的样子,还是和当今这个时代是有所映射的,极端思潮的勇猛窜起;一方消灭一方的零和博弈的决斗感;最后用魔法将现场影像直播到全球的传媒同步的宣传效果。你说故事发生在100来年以前吧,人是会恍惚的。

大概因为片名叫了神奇动物在哪里,所以整部电影干脆一个真实生活中存在的一般动物是见不到的,出来的一个个非人生物,都有渊源和习性甚至是剧情需要,不知道JK在撰写这些动物的时候,有没有思考到它们之间的生物链条和相生相克方面,只是为了有趣和惊奇的画面感而写的话,故事就会变单薄。我相信哈迷们会自动补足这方面的信息,真的从生物学上来表达和展现神奇动物们在故事之外,万物生长的盛况。我甚至妄想过,如果赵忠祥老师还活着的话,中国版的宣传片,要不要策划一下,让他在先导预告中,模拟当年《动物世界》的语气,把电影中的大小动物,都描述一遍,观感一定也会很奇妙。现在,只能试试《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老师李立宏上马试试看。只是这样做,大家会不会想歪,每一个动物都当是大自然对美食的馈赠,看得一地口水,手里拽着一把辣椒面和烧烤酱。

到时候就演变成《神奇食物在哪里》,这个更具现实意义了。

今时今日,能撬动大家的双腿,迈进电影院的动力,越来越不足。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可以的,更何况,它还是2D效果,亮亮堂堂的,有机会找个大厅去看一眼吧。

对,它没有彩蛋。

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