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看了今晚的《爱乐之都》吗?等了两周,可算是等到了新一期的节目

先不说别的,任何人没点开看《新娘+诗句》这个绝美舞台我都会伤心的,ok?

讲真,作为一个外行观众,以前提起“音乐剧”这个关键词的时候,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猫》那类的西方经典剧目

估计不少网友也跟阿杠一样,对音乐剧都有着一个“舶来品”的印象标签。

所以在看《新娘+诗句》这个舞台之前,基本没想过我们的中式浪漫也能和音乐剧融合得这么好,真的有被美到。这种美感尤其体现在演员的呈现,以及剧本本身的那种感染力上。

《新娘+诗句》选自一部中国的原创音乐剧《蝶》,改编自我们都很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但《蝶》的创作者当初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并没有直接照搬原来的故事框架,而是对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都进行了解构和重塑,给这段经典的东方爱情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新意与极强的唯美魔幻色彩。

喻越越这回扮演的是祝英台,一个即将被送去和人类结婚的蝶人,目的是让整个蝶人族可以摆脱诅咒。鞠红川扮演的流浪诗人梁山伯,则是一个在她新婚之夜突然冒出来的不速之客,并且还声称要带走她。

还没来得感慨这个版本的故事的世界观,阿杠就已经被喻越越那几段层层递进的唱词吸引了,从震惊到半信半疑再到逐渐动摇并对梁山伯萌生爱意,那种情绪上的细微变化都被她拿捏得十分精准。

看她和鞠红川充满诗意的这几段一问一答,阿杠满脑子除了感慨“好好听啊”之外,完全被唱词中那种很有东方美学色彩的情感表达给击中了,编剧也是真的很会写词啊!

比如写夜晚,是“星星在天空里打着寒战”;写时间,是“藏在影子里看不见的光线”;写永恒,是“刚刚消失的太短暂的瞬间”;写眼睛,是“通向梦境隧道的起点”;写手臂,是“躲藏在怀抱翅膀的冬眠”…(好爱一些浪漫的意象和隐喻,谁懂!

至于怎么写爱情,梁山伯不再是用那些优美的意象来描绘,而是说“我从来都没和她见过面”…就说说这样隐晦又热烈的情诗谁能顶得住??

说来,《爱乐之都》这档节目里呈现的《新娘》和《诗句》这两个唱段在原剧中其实相隔了差不多有30分钟。

虽然由于节目时长有限,省略了中间的一些剧情,但整体看下来并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或者“拼接感”,整段表演在情感的递进和表达上是很流畅的,也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观众。

看得出来节目组在改编上还是很用心的,有拿捏住故事的精髓,用一系列似碰非碰、欲言又止的细节把独属于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他们这段爱情故事的旁观者,有一种触碰到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的感觉,不仅全程被画卷中的东方美学色彩冲击着,还不自觉地被带进了他们的故事中,跟着角色们一起同喜同忧。

非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还没看过瘾就结束了,刚刚嗑到绝美爱情就这么戛然而止,节目组真的很懂怎么吊我们这些观众的胃口。

因为实在是太想知道《蝶》完整版的故事是什么样了,阿杠就去网上搜了完整版的剧,补完之后更是对中国人的爱情美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终于get到了一些网友说的“音乐一出就已经想流泪”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了(感兴趣的网友们也可以去看看,我强推~

而且阿杠还顺手去搜了下原剧的创作背景,这不搜不知道,一搜真的是吓一跳了。

因为由李盾制作、三宝作曲的《蝶》这个剧目在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史上的影响力远比我一开始预想的还要厉害很多。

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部采用国际化团队来完成的原创音乐剧,在全球巡演中收到了极好的反馈,给国内外的观众都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观看体验。

还是中国音乐剧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在国外获奖,第一次真正让国际文化市场听到我们的声音,感受到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魅力。

它的出现和成功,为中国音乐剧树立了一个标杆,对于整个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因为《蝶》的出现,才让大家看到音乐剧不止是西方的专属,我们也可以创作出这种真正属于中国并且能对外输出我们的东方文化的音乐剧作品。

这么多的“第一次”,都是《蝶》这部国产音乐剧伟大意义的佐证。

对于这么了不起的国产原创音乐剧,属实是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了。

不知道未来有没有音乐剧团和剧场能给个机会让我们去现场感受一下?在线等~(希望疫情快快消散,我可太想看线下演出了

把音乐剧搬上综艺舞台

好故事没有“门槛”

同样让人看完之后就想原地买票看完整剧目的,还有这期《爱乐之都》里的另外三个舞台。每个选段的主题和画风都大不相同,你很难说哪一个更好,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上头点。

比如选自《魔法坏女巫》的《我的今天》,跟原剧目的名字正相反,它讲的其实是一个蒙受世俗偏见的好女巫的故事,也是一个女性帮助女性的故事。

朱芾扮演的艾芙芭是个浑身绿色的女巫,剧中的魔法世界跟我们的现实世界类似,大众总是会对那些所谓“不合群”的人产生孤立的心理,艾芙芭就是那个无辜被孤立被构陷的人。只有格琳达愿意跟她做朋友,并且相信她、支持她。

在李炜铃和朱芾的呈现下,这样的两个看似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女孩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她们各自的独立和成长,都戳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

阿杠看这段的reaction跟助力团和其他选手的reaction差不多,一不留神,眼眶和心里都变得湿润了起来,为这段友谊无声落泪。

虽然之前并没有看过这个剧目,不太了解这个选段的前因后果,但她们俩一秒入戏的表现已经足够动人,成功地把观众也带进了她们那种不舍又无奈的情绪里。

在她们短短几分钟的呈现里,你能够联想到艾芙芭过往经历了什么样的不公对待,能够感受到她们在面临这种无可奈何的分别时的悲伤与决绝。

说来,《魔法坏女巫》的原作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经典剧目了,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受瞩目、最壮观也是最成功的剧作之一

目前已经在14个国家上演,有6种语言版本,拿过超过100个国际大奖,闻名程度可以和《歌剧魅影》相提并论。

虽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魔法世界里,但里面传递出来的女性友谊和女性力量也是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

在看她们诠释的故事时,会联想到节目里其他一些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比如上一期的《妈妈咪呀!》那组,三位女性戏里戏外的友情都很动人。

虽然《爱乐之都》里的女性音乐剧演员占少数,但你从她们身上感受到的力量感完全不输男性。她们每个人都有在全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在尽可能地帮助彼此。所以每次看到这种女性视角的故事,代入感想不强都难。

谁说女孩子在一起就只有互扯头花的“塑料姐妹情”?无论是《魔法坏女巫》,还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类似的故事,无数事实证明,那往往都是一些心怀偏见者的恶意诟病。

长久的信任和陪伴也好,为了呈现更好的作品对竞争对手倾囊相助也罢,我们永远会被一些女孩子之间这种纯粹的友谊所打动。

选自《致埃文·汉森》的《与你同在》这个反映社恐状态的剧目就更是让人狠狠代入了,本社恐人看得猛点头。

曹杨、陈恬、李钦和严中杰四个人演绎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社恐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掉队”的人,不仅感觉无法融入社会的“主流”,更是因为没有人能懂自己的孤独而倍感孤独。

于是他们开始用一些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东西来保护自己,比如帽子、围巾、耳机、眼镜,想着只要把自己藏起来,只要听不到外界那些刺耳的声音,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那么的令人绝望。

光是看他们四个人的诠释就已经对那种焦虑感很有共鸣了,比如那种为了避免跟别人对视而压低帽檐之类的细节。

咱就是说,是不是在我的生活里装了监控??那种走在路上迎面看到熟人恨不得马上换条路走的心理历程谁懂…

一种社恐焦虑已经够难熬了,想到在原版的剧目里他们四个的焦虑其实是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的,就更是为剧中人的窒息感同身受。

不过选手们结合舞美的设计和巧思,用了一种比较趣味的方式讲述了“社恐人”的内心世界的心境变化,也传递出了更多希望的感觉,看到后面还挺温暖的。

就像开场的念白说的那样,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孤立,也在有意无意地孤立着别人,即便被黑暗吞没,或对这个世界失望,但终有一天也会有人找到你,来到你的身边与你同在

选自《摇滚莫扎特》的《冰释前嫌》也挺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以往我们的想象中,讲姐妹反目成仇、争风吃醋的桥段大多都会用一些比较激烈的形式来诠释矛盾冲突,但《摇滚莫扎特》用了一种创新表达,用了一种非常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这段历史故事。

冯镝霏和刘乙萱还为各自的表演设计了不少细节,比如加了一些凸显人物性格的动作,让角色本身那种或浮夸或委屈的特点更突出,也让角色看上去更丰满、更生动有趣。

虽然演的是吵架,但整个舞台的画风却很轻快,稳稳长在观众的笑点上。

从戏里到戏外

音乐剧的魅力不止于舞台

相信不少网友看了《爱乐之都》第一轮的这些舞台之后的心路历程都跟阿杠差不多,一方面是被某些舞台剧目的精彩所触动,另一方面就是感觉一不留神已经打开了音乐剧的大门,想马上去了解更多和这些剧目有关的事了。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能够让屏幕外的一些平时可能很少关注音乐剧的小白们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并且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这已经是件值得称赞的事了。

通过这档节目,我们也有幸透过这些发生在这些音乐剧演员身上的故事窥见了这个行业这些年走来的艰难与荣耀。

以前看一些比演技的节目的时候,都时常感慨演员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的。因为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讲明白一个故事,还要尽可能快地带观众入戏,难度很大。

现在看到需要同时兼顾唱、跳、演的音乐剧被搬上综艺舞台,说没担心过是假的,毕竟实力不过硬的话是真的很难hold住整个舞台,但参加《爱乐之都》的这32位音乐剧演员还是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如果有看过前两期节目的观众都知道,这次来参加节目的不仅有经常演A角、被称为票房担当的“业内大咖”,有在音乐剧行业浮沉多年一直坚持热爱的“中坚力量”,也有音乐剧专业在校学生和跨界的“后浪”。

大家的履历和经历各不相同,但一提到“音乐剧”,眼里却都是藏不住的热爱。

就拿刘乙萱来说吧,虽然人不出名,连百科都是最近参加综艺之后才有的,但她其实有演过很多有名的音乐剧,比如《沉默的真相》、《战马》、《醉后赢家》、《我,堂吉诃德》等等,参演过的演出加起来也有500多场了,履历很丰富。

当然了,她这入行十年演的一直都是些边缘角色,这次在《爱乐之都》是她第一次演主角。

只不过演配角也能让观众记住她的唱段、看到她的能量,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专业能力和对行业的热情缺一不可。

她这回不仅是第一次演主角,还靠自己的出彩表现拿到了A角的资格,“边缘演员”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那束追光,希望她能在后面的竞演里越战越勇吧~

不过“边缘演员”有自己的烦恼,常演主角的演员们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一帆风顺就是了。

比如喻越越,入行17年演过《断桥》、《上海滩》等知名音乐剧,还在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歌曲的原唱,三次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

无论作为音乐剧演员还是歌手,她都称得上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但可能是因为外形和嗓音条件方面的局限,她演的大多是相似类型的角色,大家对她的认知也比较局限。

这回她也直言,想要通过这个节目尝试挑战更多其他类型的角色,有更多机会去突破自己(还让人蛮期待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她的

上一期参演了《谋杀歌谣》选段的蒋倩如就更是音乐剧行业里很有代表性的存在了,在反映行业现状的同时更是反映了女性音乐剧演员这些年的生存现状。

作为中国“初代”音乐剧演员,算是中国音乐剧的前辈级人物了,但为了糊口也去做过别的工作,险些可能就要和她的大部分同学一样离开这一行了。

她,或者说像她这样的初代音乐剧演员的坚持,是最让人感慨和佩服的。

这回多亏有《爱乐之都》这个节目把他们聚在一起,我们才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这些音乐剧演员们最真实残酷也最有血有肉的故事。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这些造梦者的热爱和坚持一直都是有意义的。

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演员和观众都在别人的爱恨里奔走着,但其实演员在舞台塑造角色,我们身为观众,也是在剧里共享着那些角色的人生

能让人从疲惫的现实生活中短暂地抽离出来,去身临其境地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并且从别人的故事里攫取一些能量,然后为自己埋葬在心底的英雄梦想增添一丝养分,这大概就是音乐剧的意义所在了吧?

浅尝深种

《爱乐之都》为大众推开音乐剧的大门

《爱乐之都》这次把音乐剧搬上舞台,不仅让我们能够了解更多音乐剧台前幕后的故事,更主要的是,让我们即使待在家里也有机会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

尤其是最近疫情反复,无论是音乐剧爱好者还是单纯对音乐剧有一些好奇的网友,都不太能有机会去线下剧场看演出,《爱乐之都》这档节目来得就很及时。

前三期节目里表演的大多是经典剧目,可以说是带着好奇的观众们“浅看”了一下音乐剧的魅力一面。

从《在远方》、《蝶》等原创剧目的出圈也能看得出来,无论是接地气的现实题材故事还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这种讲我们自己的故事的原创音乐剧还是很受欢迎。

尤其是我们时常会cue到的音乐剧门槛的问题,通过他们的演绎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所谓的门槛也并没有我们一开始预想的那么高,平凡人的故事可以被搬上音乐剧舞台,音乐剧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只不过相比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西方音乐剧来说,我们中国的音乐剧想要真的走出我们自己的路、把那些中国式的故事讲到大众的心里,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前浪”坚持不懈,有“后浪”持续入坑,这对于我们尚处于起步中的音乐剧行业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好的时代了。

这回来了这么多业内“大咖”,也请来了代表业界顶尖水平的创作团队为节目的质量保驾护航,剧目编排、舞美服化等细节方面都看得出节目组的用心,也看得出节目组想要向更多人推广和科普音乐剧的决心。

就这方面而言,阿杠感觉《爱乐之都》已经做得很超出预期了。即使每个舞台的时长要比完整的剧目短很多,但都改编得很出彩,已经足够让好奇的观众们在入坑的边缘跃跃欲试了。

现在第一赛段这才刚刚结束,不知道节目后面还会选择哪些好看的剧目,期待能看到一些带感的原创剧目出现,多讲讲更具中国特点、贴近大众生活的东方故事~

而且看得出来很多人的实力都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赛段里都能放开手脚尽情PK,有什么大招尽管拿出来,让我们看到他们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藏实力。

至于比赛的输赢结果,感觉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召集了这么多厉害的人,谁都有可能是最后的那匹“黑马”。

只要能帮大众推开音乐剧世界的大门、让这个行业里那些真正优秀且努力的人有更多被看到的机会,这档节目的出现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