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彩蛋预警

四年前,享威编辑部以“威士忌迷”和“电影迷”的双重身份,开启了【FILMNIK! 胶片尼克】独立装瓶系列,我们认为威士忌和电影相似,都是需要时间沉淀产生的感官艺术结晶。

因防疫禁足家中无法外出的日子里,威士忌与电影再次结合到了一起。不论是屏幕里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是杯子中飘洋过海的风味,都在今天这个宛如孤岛的世界中,为我们开启想象的旅行。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最新两瓶FILMNIK!所代表的电影竟然都与时空交错有关。一位朋友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纪录下了他对这两部电影与威士忌的感受,相信你在读完以后也会加入这场精彩的风味之旅,和我们同饮一杯酒,共赴一场梦。

这世上有三种黑帮片。第一种鲜血淋漓,刀枪齐飞,最终正义取得胜利,恶人受到了惩罚。我们日常看的多是这种。第二种克制内敛,模糊了正义的边界,剩下的是只有兄弟的江湖。这是银河映像的江湖,也是老杜的兄弟情。

而最后一种是马丁西科塞斯的黑帮,一个没有对错无关正义的世界。这里每一个人都有着作恶的理由。马丁用散点式的镜头,客观的讲述着故事。而随着故事的慢慢展开,铺陈出一曲壮丽的史诗。马丁的黑帮片从来不是单纯的讲一个江湖的故事。从《好家伙》到《大西洋帝国》直至前不久的《爱尔兰人》,他始终在为我们描绘一个时代和一座城市。而他的笔墨就是那些或阴狠冷厉,或老谋深算的黑帮人物。

纽约黑帮》算不上马丁最杰出的作品,但可能是他最花费心力的一部作品。原定1980年拍摄的影片直到2002年才真正上映。结果……票房惨淡,9项奥斯卡提名无一中选。它算是一部烂片么?至少我不这么看。虽然我经常说,任何一个导演都要对得起买票进场的观众,但确实总会有那么些片子需要时间去慢慢发酵,才能让观众真的明白,它究竟在说些什么。(此处注明,说的不是陈凯歌导演的《无极》)。

扒开《纽约黑帮》的黑帮片外衣,它实际在向我们展示一座城市的崛起,纽约之所以成为纽约的原因。当“纽约本地人”用烂苹果欢迎新来的爱尔兰人时,他们大概忘了,自己的祖先当初乘坐五月花号飘洋过海抵达时的样子。忘了脚下的这块土地原来的归属,而他们只是用区区24美元从主人手中将它买下而已。压迫之下,必有反抗。初代死兔帮与本地帮之间的一场血战决定了最终的权力归属,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多年以后,曾经的那个少年归来。少年依然是那个少年,五点区已不是那个五点区。最后的那场本该是全片最高潮的大战被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市民暴乱掩盖。复仇,这个戏剧与电影最钟爱的永恒主题在马丁手中变成了爱尔兰人对不公的抗争。而下一次这样的抗争,要等到一个世纪之后的北爱尔兰独立运动。

只是过于庞大的视角与野心让故事变得散漫,人物塑造也欠缺鲜活。时间,这个谁都无法违抗的最高审判者,决定了这场早已注定的失败。绝大部分人不会也不可能集中注意力观看一部电影超过三小时。而《纽约黑帮》的故事要讲的生动有趣,又让人印象深刻花上10个小时或许也不会嫌多。

或许正是这次失败,才引发了马丁后来与HBO的合作。5季56集的《大西洋帝国》,这个禁酒令时代城市的兴衰。这是一场失败,但也是马丁·西科塞斯的失败。恢弘的视角加上如舞台剧般的镜头调度与表现,依然让这部“失败”的作品可以轻松碾压绝大部分的同期电影。

行文至此,才愕然发现自己似乎忘了初衷。码这么多字最开始是为了记录一瓶酒,一瓶专为《纽约黑帮》而生的威士忌。当兔子戴上礼帽,放下手中的尖刀,站在待宰的肥猪背上,遥望着远处如血的残阳,以及残阳下阴影中的纽约。这或许就是阿姆斯特丹曾经无数次梦想的场景。来自Bushmill’s的浅稻草黄色酒液透着爱尔兰威士忌特有的清澈与轻盈。2002年入桶,2018年装瓶。16年的岁月沉淀一如阿姆斯特丹在Blackwell's Island度过的那16个秋冬。

谷物的清香与轻柔的甜美恰如那场舞会上,阿姆斯特丹与珍妮向仓库舞动着走去的场景。但这温情的表象很快被一团烈火撕碎。是的,清淡易饮从来只是我们附加给爱尔兰威士忌的刻板印象。真正的威士忌,从来不会只有脉脉温情。它是一把锋利的利刃,你所见的温柔不过是它还未向你展露锋芒。静置片刻,那些曾经被麦芽的香甜遮掩住的新鲜水果,硬糖层层泛起。那些与好友相聚的快乐,与姑娘相约的愉悦就如同沉闷生活中鲜有的亮色,从你的鼻端,口腔闪过。

没有一个大佬是一味阴狠冷厉的,更何况阿姆斯特丹这位死兔帮的新领袖其实也仅仅是一个尚有理想的青年。而从喉咙泛起的微微苦涩,隐隐中伴随着药香好像在告诉我们,再刻骨铭心的仇恨,最后到头来这也不过是一段大历史中的几朵注定要破碎的小浪花而已。从两颊延申过来的一丝丝海水与矿物的腥咸,为这曲滨海城市的壮丽史诗做最后的终结。

这不是一瓶完美的威士忌,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足以让挑剔的威士忌爱好者挑出一堆的缺点。但不可否认,这是最符合《纽约黑帮》的威士忌。而从万千酒款中挑出一瓶和电影精神最契合的威士忌,我想其难度远大于单纯的挑出一瓶好单桶。用一瓶来自北爱尔兰的爱尔兰威士忌致敬一部爱尔兰移民追求平等自由的影片。用这瓶威士忌的风味,讲述电影的故事。这恐怕才是它成为Flimnik!中一员的原因。

而整个美国电影界,除了马丁·西科塞斯之外,最热爱纽约的另一位导演恐怕非伍迪·艾伦莫属了。可惜的是,这两位都已很久没有把镜头对准如今的纽约了。和我认识有一段时间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这并非是因为我足够文艺,又或者我属于所谓的知识分子阶层。坦白说,我和这两个时髦且高级的层级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喜欢伍迪·艾伦的原因十分简单,我就是喜欢那些台词量巨大,演员滔滔不绝的所谓“叨逼叨”电影。和我认识久了就知道,我深藏心中最爱的男演员之一就是詹姆斯·斯派德。原因就是他主演的两部美剧《波士顿法律》与《罪恶黑名单》。而导演里像他这么热衷于“叨逼叨”的除了伍迪·艾伦还能有谁?可惜的是,现在要说的这部电影说的不是他最熟悉的纽约,而是巴黎

有谁会不喜欢巴黎?尤其是当你只是远远的看过,从未真正在那座城市生活的时候。这座城市浪漫、时尚、历史深厚,充满人文精神与艺术气息。把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堆砌起来,或许就是人们眼中巴黎的印象。于是,虚伪的伪知识分子,浅薄的时髦富家女,始终在抱怨中隐隐透着优越感的美国商人和一个痛恨自己好莱坞成功编剧身份的文艺青年一起穿梭在这座魔幻的都市里。

每个人眼中的巴黎都是巴黎,又都不是巴黎。每个人都有自己怀念的那个巴黎,于是编剧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他心中的黄金年代。与一个个他心中的偶像会面,和他们一起参加Party,酒吧厮混,甚至还收获了爱情。更别提这个爱人居然曾经是毕加索的情人之一。只是,他最后发现,如他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黄金年代。他的世纪情人在随他穿越时空之后,甘愿留在她认为的黄金年代,那个拥有图卢兹、高更、德加的年代。只可惜德加的一句话打破了这个梦,文艺复兴时的巴黎才是他们心中的黄金年代。是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怀旧的权利,每个时代的人也都以为那个再也回不去了的年代才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金年代。

他们粉饰着那个他从不曾到过的年代的一切,把所有美好的想象寄托在这个梦里。可总有一天梦会醒,我们还是要在现实中生活。在现实里找到那个和你一样喜欢雨中的巴黎的人,才是我们此生目的。这是一部再适合文艺青年装逼不过的电影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出现,一个个隐藏的细节让他们津津乐道。伍迪·艾伦无疑深谙此道,也十分乐于为他们打造一个这样的梦。

那么作为威士忌爱好者的我们如何来打造这样一个梦?Filmnik!的《午夜巴黎》,来自George Dickel的田纳西威士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的么?你可以和身边的姑娘从田纳西威士忌不是单纯的波本讲起。讲讲Jack Daniel的绯闻八卦,田纳西威士忌独有的枫木碳过滤的不同方式。直到告诉她们,你现在喝的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个方瓶黑标的田纳西威士忌,它是由TWE公司和享威联合推出的IB酒款,来自一家叫做George Dickel的你一定从未听说过的美国酒厂。

如果姑娘此时的眼中仍未闪烁起崇拜的星星,那就让她喝上一口。不要担心51.9%的酒精度。它的柔和顺滑出乎你的想象。优雅细腻,但不失波本的甜美。丝毫没有波本的粗躁,或者说用某网文白金文青大神的话来说,“不带一丝烟火气”。这确实是午夜中的巴黎,让人沉醉其间想带着它去参加一场场接连不断的派对。法式优雅与华丽如同一个梦,遮盖住本属于美国的热烈和冲动。简单么?或许,但有了足够美的梦,你还想要求什么?

这是一份迟了很久才交上的功课。重度拖延症让我像动画片里的猴子一样,明日复明日。直到某日深夜刷抖音,居然看到这两款酒的视频,才惊觉这个空白的文档在我的电脑里已经躺了相当一段时间了。在上海疫情封锁的日子里,终于把它完成。纯为记录,不构成任何购买建议。

*本文为转载,如果你喜欢作者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午夜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