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开心麻花是近几年喜剧市场中的中流砥柱,为大家提供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喜剧作品。大家所熟知的《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红市首富》这些高票房电影都是开心麻花的作品。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电影,同样是开心麻花的作品,但是票房却只有1.72亿。这个成绩相比《夏》、《羞》、《西》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中国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先生曾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部影片则是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观点。就像海报上的宣传语“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全片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为大家讲述了一个荒诞且悲伤的故事。《驴得水》的故事题材还是很敏感的,能够过审上映确实不易。天高皇帝远的三民小学里有着这样一群“品行不端”的教师,他们欺上瞒下为了骗取公饷,居然将一头驴报成了一位名为“吕得水”的英语老师。直到有一天教育部派特派员前来视察工作指名要见“吕得水”老师。众人慌了手脚,居然随便找了一个铜匠卖冒充“吕得水”老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之前看过一个评论,说这是一部全员恶人没有好人的影片。对此观点我不反对但也不赞同。每个人其实都是真实人性的展示面。《驴得水》是一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不管是话剧还是电影,每个角色都用了戏剧化手法进行了演艺,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一个角色相信你肯定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缩影。

张一曼

其实说实话,张一曼这个角色是让我最难下笔的角色。她是这部喜剧片中唯一一个以悲剧收尾的角色。

这是一个外表放荡、内心单纯对性极度开放的女人。她的观点即使是在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何况是在民国时代。她的思想绝对超前于她所身处的年代,但这样的超前对于张一曼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对于张一曼发疯的情节都表示有些突兀,但这并不奇怪。从睡服铜匠到铜匠老婆来闹事她站出来顶事再到被铜匠报复,张一曼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三民小学的集体利益。甚至在枪响前都惦记着把大家的新校服做好。

在张一曼心中,三民小学就是她的理想国,是她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当她发现三民小学众人因为利益而放弃她的时候,她的信念彻底崩塌了,自己的乌托邦在一瞬间变得灰飞烟灭,这对于任何一个理想至上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后来婚礼的闹剧则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一曼是可悲的,她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纯真善良,可是偏偏就是这个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的人,最终被时代淘汰了。

张一曼带给我们的警示:理想和现实千万不要分得太清,否则当你的理想崩塌的时候你无法面对的现实会把你逼上绝路。

孙校长

前期的孙校长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学家,是他带领着这一群“劣迹斑斑”的教师在穷乡僻壤开展乡村教育工作。将一头驴报成一名教师虽然是他的主意,但是他并没有中饱私囊,他的初衷也是为了三民小学最基础的生活保障。后来的资助也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再投身教育的这条路上他走的义无反顾,最终引发了这场闹剧。

故事的发展看似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孙校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全大局。但是早在他决定让铜匠冒充吕得水的时候就注定了一切的结局。

孙校长带给我们的警示:坚持梦想坚持初心固然好,但是如果不能坚守底线,就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结局也不见得是善果。

裴魁山

裴魁山的转变是彻底,但并不是毫无预兆。再在“吕得水老师”事件发酵前,就可以看出裴魁山对于利益的斤斤计较。后来由于“睡服”事件的激发,裴魁山彻底选择利益,也是早有伏笔的。

很多人都想不通,裴魁山到底喜不喜欢张一曼?如果他喜欢张一曼后来为什么要那样对张一曼?这其实不难解释,裴魁山对张一曼的喜欢是真的,他不是不知道张一曼的过去,可他对张一曼的过去都是通过道听途说的了解,当得知“睡服”事件之后他心中的张一曼变得不再纯洁。这可能就是眼见和耳听的不同震慑力。

大家之所以无法接受裴魁山的转变,只是因为他转变的太快太彻底,但我们都忘了裴魁山原本就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双标的。裴魁山错就错在不管是在转变前还是转别后,他都要求别人和他要有一致的标准。

裴魁山带给我们的警示:价值观标准不是唯一的,双标没有错,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和你标准一致。

周铁男

周铁男人如其名,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直男。为人豪爽仗义、冲动鲁莽。面对强权敢于奋起反抗,可是鲁莽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害了自己。在闹剧发生的时候,多少人和我一样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够像一个英雄一样组织这场闹剧。可是枪响之后那个正义勇敢的周铁男已经死了,周铁男被吓破了胆,他在强权面前屈服了。按照戏剧化冲突,周铁男应该在枪响之后倒下,可是他屈服了。这让的转变太讽刺太真实,现实中有多少人都和周铁男一样踌躇满志,但是在强权面前却不得不屈服。

周铁男带给我们的警示:不畏强权是好事,但是以暴应暴是最愚蠢的决定。

铜匠

铜匠的转变是这场闹剧的爆发点,起初的铜匠是质朴的,但当他卷入这场风波的时候,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铜匠的变化更像是一面放大镜,他所有的变化都是对方的投射。

铜匠对于张一曼的报复行为来源于张一曼的那句“牲口”,正是这样的侮辱导致了后期铜匠对于张一曼毁灭性的报复。

铜匠在特派员和美国佬面前的装腔作势来源于三民小学教给他的虚假文明,就像铜匠自己说的,曾经的铜匠因为没有文化而被人肆意侮辱,所以他明白的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他所展现的文化只不过是摇摇欲坠的空中阁楼。他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而是为了自己的虚荣。

后期的铜匠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像一面镜子,你展现什么,他就会投射出什么。

铜匠带给我们的反思,想要变得更好是我们每个人追逐美好的权力,可是在追逐中,一定要明白追逐的本质是什么,而不要人云亦云。

《驴得水》由原班人马将故事从话剧舞台搬到电影银幕,如果从电影技术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并不成功。但是如果从故事内容来看,这部片子很成功。笑着开场,压抑着结局。全片没有人哭,但却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