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每个年代的蝙蝠侠都给那个年代留下了属于它的烙印。

90年代,蒂姆伯顿为我们带来了阴暗潮湿,哥特风格浓郁的《蝙蝠侠》;00年代,诺兰为我们带来了几乎无懈可击,现实主义的《黑暗骑士》;10年代,扎克施耐德的《蝙蝠侠大战超人》,让我们看到了DC在拓展宇宙里的力不从心。

几乎每一版的蝙蝠侠,都会让观众不由得思考:哥谭要是没有蝙蝠侠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在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中逐渐放大,甚至变成了一个社会议题。

而这,也让《黑暗骑士》走向了超英电影的神坛。

《黑暗骑士》三部曲在诺兰的手下确实大放异彩:在他之前,没人能想到超英电影居然可以这么拍。在他之后,诸多超英电影也效仿这一做法,但往往很难让人满意。

所以,当《蝙蝠侠》系列重启的消息出现后,人们也不免心生疑问:靠着写实风格拍出两部《猩球崛起》的马特·里夫斯与爱演“怪咖”出众的罗伯特·帕丁森,到底能不能再创神迹呢?

《新蝙蝠侠》

答案是,不能。

但是,《新蝙蝠侠》似乎又开辟了超英电影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加回归漫画与角色本身的可能。

在这种可能下,我们会对每一个角色有更加深刻的影像记忆。它不同于《黑暗骑士》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也不同于对肉体凡胎的超级英雄的真实呈现。

它让你觉得,你就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你正和蝙蝠侠一起逐步深入,甚至帮助蝙蝠侠进行身份认同:

哥谭到底需要什么?一个满腔怒火的复仇者?还是,一个城市的光明引导者?

黑暗

哥谭市,长久以来就是黑暗、混乱、肮脏、恐怖的代名词。

而在《新蝙蝠侠》中,哥谭市的天空就没有出现过一丝阳光,全片几乎都是在午夜与雨夜中进行。你不禁会怀疑:这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出现在阳光之下。

这也为《新蝙蝠侠》奠定了基调。不同与蒂姆伯顿的哥特阴暗风,《新蝙蝠侠》所呈现出来的哥谭虽然黑暗,但却更加的真实。它会让你觉得,一个混乱、无可救药的城市本该如此。

在这个黑暗的背景下,蝙蝠侠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所以,在《新蝙蝠侠》中的故事设定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

布鲁斯·韦恩也很迷茫,对于这个黑暗的城市而言,他到底该如何拯救。

他披上与黑夜一样的外衣,也仅仅是为了遮挡内心的不知所措;他行走在哥谭的黑暗之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他内心的自我救赎;他将自己藏匿于阴暗的韦恩庄园之中,也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如何才能彻底帮助这个城市。

基于此,《新蝙蝠侠》与以往的超英电影不同,它将蝙蝠侠化作了侦探,一步步去解答谜语人给哥谭留下的谜团;一步步去解开笼罩在哥谭下的重重黑雾;一步步去找到哥谭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新蝙蝠侠》中,布鲁斯·韦恩,把自己关在暗无天日的韦恩庄园里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案件,一次又一次地回看各种资料视频。他甚至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每天在哥谭的遭遇。

这,也正是《侦探漫画》中蝙蝠侠的最初设定。所以,《新蝙蝠侠》更加贴近漫画本身:

一位化身于黑暗之中的义警,将逐步成为哥谭所需要的光明骑士。

复仇

复仇,是《新蝙蝠侠》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当蝙蝠侠一登场时,他称呼自己为复仇者,他没有让任何人称其为蝙蝠侠。因为他心里清楚,他是为了报父母的仇才披上这身外衣。而这么做是否正确,他无从而知。

所以,这也是这版蝙蝠侠有意思的地方——蝙蝠侠对于自己的认同是模糊的。

他只知道,他要为父母复仇,他要为哥谭的光明复仇,他要为哥谭迷失了的正义复仇。

因此,这版蝙蝠侠比之前任意一版都狂躁,都冷血,都暴力。

他把复仇都化为了怒火,尤其是在最后一幕市政大厅的群戏,在他几乎要把谜语人的追随者打死时,戈登及时拉住了他。而蝙蝠侠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了复仇之后的恐惧。

是的,他也害怕。他不怕死,但他害怕失去阿福,他害怕心中的正义倒塌,他害怕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反观本片的反派谜语人,也是如此。

因为托马斯·韦恩的死亡,重振哥谭计划成为了泡影。在哥谭有权有势的人们,没人在意曾经夸下的海口。身为孤儿的他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他也开始思考,既然哥谭已经一团糟了,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害虫剔除了呢?

于是,他开始了复仇。他处理了掉一个又一个的说谎者,而且对下一任市长候选人也不信任。复仇的怒火,逐渐将他吞噬。他只有一个想法:重建哥谭,重建秩序。

《新蝙蝠侠》最后水淹哥谭的戏,一定会让人联想到《黑暗骑士》里的“轮船选择”。他们都在讨论:在社会层面上,是否要相信每个人的选择。但是,不论从内容呈现还是话题引导上,《黑暗骑士》确实更胜一筹。《新蝙蝠侠》在这里,也仅仅是展开了这个观点,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

其实,《新蝙蝠侠》中的谜语人一直以为蝙蝠侠和他是一类人,但他错了。

虽然蝙蝠侠满腔怒火,但他却是一粒微光,是改变哥谭的残存希望,就像电影的最后,哥谭不再下雨,天空中的云层逐渐透下缕缕阳光。

答案

在《新蝙蝠侠》中蝙蝠侠所面对的情况,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随着谜团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哥谭好像确实没救了。

人们眼中的社会高层,全员恶人;而在社会的底层,几乎都被黑暗所吞噬。所以,蝙蝠侠在片中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的,他没有答案。

我们只能看到他满满一后背的伤,他阴郁和疲惫的眼神似乎一直在告诉我们:我还在寻找答案。在《新蝙蝠侠》中,蝙蝠侠的装备应该是十几年来最普通的。所以,他的每一次打斗几乎都是痛苦的,撕喊、嚎叫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在那个普通的皮套下面,确是一个肉体凡胎。

可是,哪怕如此卖命。当猫女问他,为什么不和她一起离开哥谭时。

他依然没有答案。

他只知道,只要哥谭的蝙蝠灯亮起,这个城市他就必须守护到底。

或许,在最后眼看水淹哥谭时,他找到了答案。

他纵身跳入深水之中,拉起了黑暗之中唯一的火光。这一刻,他仿佛普罗米修斯。他推开障碍物,救起每一个被困在海水里的人们。

他的手里高举着红光,而身后,正是他所保护着的哥谭民众。这一幕,似乎正在诉说着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成为这个城市的光明骑士。

纵观整部《新蝙蝠侠》,它没有爆米花电影的那种冲劲,也没有值得推敲的线索细节。对于一个三个小时体量的电影来说,会显得有些冗长。全片的高潮几乎发生在追车戏之前,之后的人性讨论,犯罪的初衷以及社会选择上也仅仅做到了点到为止,不够深入。

但是,相较于其他版本的蝙蝠侠电影来说,《新蝙蝠侠》确实开辟了新的讲述方式:以贴近漫画原著本身,结合写实风格来呈现出一个让人感到真实的超英世界。

在市政厅的最后一场戏中,蝙蝠侠把一位受伤的女子抱上担架时,她突然伸手抓着蝙蝠侠的胳膊。他知道,他们需要他。就像新市长最后的一番演讲:“我们要重建,不仅仅是重建我们的城市,还要重建人们的信仰,重建彼此每个人的信仰,我们将一起,恢复哥谭市的信仰。”

那一刻,蝙蝠侠也明白,复仇并不能解决问题,他需要转变。他也意识到了,伤疤不仅可以改变我们,还可以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提供去战斗的动力。

也是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蝙蝠侠在自我成长,自我转变。

或许下一次见面,他将不再暴力,不再孤寂,不再自我迷失。

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