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在看电视剧版《大决战》时对一些剧情表达了疑虑,为什么国民党军在包围圈里居然能和包围圈外的指挥官打电话?这符合历史吗?这属于穿帮吗?

笔者看了几个剧版《大决战》“打电话”桥段后确认,这肯定属于穿帮,历史上不会出现这种不符合现实的情况。

那为什么剧版《大决战》会出现这样的穿帮呢?看到该剧导演是高希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可是影视剧行业出了名的“穿帮达人”啊。

一、影版《大决战》比剧版更专业

从技术上讲,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军队之间联络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信件、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这三种形式在电影版《大决战》中都表现得比较好。

信件,相对来说最不方便,速度慢效率低,在大决战时期的应用很少,但在特殊场合有特殊作用。

电影版《大决战》有一个桥段,杜聿明率徐州三个兵团南撤路上接到了老蒋的空投亲笔信,命令他转向去营救黄维兵团,由于信件中的措辞非常严厉,杜聿明不敢违抗,直接导致徐州集团被包围。

老蒋之所以采用空投亲笔信的方式,一方面可能是杜聿明司令部在快速南撤,电台没有搭建起来,蒋介石的命令又是十万火急,于是采取了空投方式。另一方面老蒋用这种方式让杜聿明不敢违抗命令,毕竟“见字如面”。

有线电话,通讯最方便,拿起来就打,总台小姐姐帮忙转接,想找谁就找谁,但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和距离问题。

这个安全性一方面是容易被窃听,另一方面是容易被掐断,因此在己方的绝对控制区,原则上是可以畅通无阻打电话的,但在战场上是很容易被对方的人或炮火掐断的。

影版《大决战》里多次出现的打电话的场景都比较符合现实,在各自的大后方,一般通讯都可以通过电话联络,而在前线己方控制区域也可以实现电话联络,比如廖耀湘兵团炮轰黑山,前沿下命令用的是电话,因为他们是攻击方,攻击阵地和炮兵阵地之间可以铺设电话线。

《辽沈战役》里的锦州之战,孙海英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缴枪不缴女人”,用冲锋枪扫射的电话班就是负责保障战场电话通讯的。

剧版《大决战》里有些电话通讯的桥段就非常不专业,比如被包围的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和北平总司令部进行电话沟通,傅作义和被包围在新保安的郭景云直接打电话等,这都属于典型的“骚操作”,我军不可能把你包围了还“贴心”帮你留着电话线让你们畅聊。

影版《大决战》里陈长捷被俘前和北平通讯时手里拿的是无线电台,这就比较符合历史现实。

无线通话,这是战场上最常见的通讯方式,远距离可以用大功率电台,中距离可以用步话机,再近还可以用“大哥大”。

大功率电台就不说了,这玩意是基本操作。影版《大决战》中国民党军多次进行空地对话,也就是飞机飞到包围圈上空,人在飞机里和包围圈里的军队通话,杜聿明和廖耀湘,顾祝同和黄维都搞过,这种方式也比较写实。

此外,国民党军还有很多无线电台可以实现中距离通讯,其中最有名的桥段就是廖耀湘通过无线电台用明语发布撤退命令。

如果距离再近,达到一千米左右,那还可以用“大哥大”,也就是手持无线步话机,长相类似大哥大,《亮剑》里的楚云飞曾经秀过一次,影版《大决战》里没有展示这个玩意。

电视剧版《大决战》在处理战场通讯时的手段非常单一且不专业,包围圈内的军官和包围圈外面远在上百公里外的长官通电话,这就是明显的穿帮,电视剧这么拍估计是图省事,不用找那么多道具,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剧组的制作风格和水平有关。

二、“穿帮之王”高希希

正常情况下,凡是影视剧,不管制作多么精良,穿帮似乎总是难以避免,几乎找不到没有穿帮的影视剧。

既然影视剧都有穿帮,凭什么有些剧组和导演在穿帮方面经常引起争议呢?原因就在于穿帮的次数和水平,在这方面,剧版《大决战》的导演高希希几乎算得上是“穿帮之王”,本文简单举几个例子。

高希希第一次因为穿帮登上新闻是电视剧《垂直打击》,剧中有多处明显穿帮被网友们群嘲,比如女主角是一位伞兵,但脚上穿的战靴却是意大利奢侈品牌。

更搞笑的是,剧中有一个命令特写,看命令抬头很唬人,而且还是绝密文件,其内容却是刘若英的歌词。

有记者采访了高希希,他居然也非常惊讶,告诉记者自己回头去看看电视剧再说。

电视剧《甜蜜蜜》是高希希的一部代表作,主角是邓超和孙俪,这部剧收视率不错,但也是因为穿帮太多经常被拿出来调侃。

《甜蜜蜜》是年代剧,镜头里却经常出现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比如钢琴家郎朗的宣传海报,二十一世纪的出租车造型等等,甚至还有某方便面品牌的LOGO,而且貌似还不是植入广告。

记者也采访了高希希,他直接承认了那些穿帮的存在,告诉记者已经改掉了。

还没完,2010年高希希导演的大制作《三国》播出,该剧又一次成为网友们找穿帮的绝佳素材,而且《三国》里的穿帮还有很多种,堪称穿帮大全。

有道具穿帮的,比如出现在人物近景里的矿泉水瓶子。

还有出现在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时天空中的直升飞机。

有场景穿帮的,《三国》里有一条“万用道路”,刘备兵败、曹操送陈宫、袁绍迎刘备、刘备去新野等各种桥段居然都经过这同一条路。

如果你说这是一个交通枢纽,去哪儿都得经过这里,那也好说,但明显这是一条山野小路,不至于让刘备屡屡经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条路的辨识度还很高,路边有一棵枯死的歪脖子树,不知道这是导演故意为之还是懒得去处理了。

《三国》最绝的大概就是台词穿帮了,比如公孙瓒和袁绍互吹时的“天下何人不识君”,把唐代的诗句提前用了。

还有刘备那句很硬气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把清代的词提前穿越回去了。

由于各种穿帮太多,高希希的《三国》也就成了网友们的快乐源泉。

所以,当有网友提出剧版《大决战》有穿帮镜头和剧情时,一看到导演是高希希,相信很多观众都有一种感觉,这要是没有穿帮,那就不是高希希了。

话说高希希导演的作品为什么频繁出现各种低级穿帮呢?笔者认为,一是太急,萝卜快了不洗泥。二是太粗放,不去琢磨细节。三是太懒,不多做检查。四是太自信,穿帮再多也不耽误收视率,那下次他的作品还会继续穿帮。

倒是给网友们增加了许多找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