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电影8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仔细研究电影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影视发展对于武术文化的推广作用,对探索影视和武术文化最佳的切入点有着重要作用,以此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用影视来推广武术文化,以武术文化来丰富影视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武侠电影;武术文化内涵;武术电影产业化

中华武术是多种文化形态与体育相结合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其除了包含技击性以外,还蕴涵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武术在练习的过程中除强调“严、苦、勤、恒”之外,更重视武德教育。武术所表现的一种民族风格和独特的韵味,对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境界、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现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影视有众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影视整体的理性构架,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影视是沟通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桥梁,亦是连接武术古今文化的纽带。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促进了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武术选择电影这一形式才得以深入人心。影视使武术为更多人了解,武术使影视被更多人喜爱。

一、武术影视片的发展历程

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改编拍摄的《车中盗》,开辟了中国武术与外国电影中西合璧的先例,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正式诞生。1928年,上海影戏明星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拍摄的《火烧红莲寺》是地道的中国武术文学与外国传媒电影结缘的典范,它票房大卖,于是此片连续“火烧”了18集,在当时出现了万人空巷争看的局面,形成了当时一个独特的影片模式,即“火烧片”。进入50年代后,粤语电影立足本土,利用大量的民俗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功夫动作,创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武侠电影, “黄飞鸿”系列片集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影片。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武坛、影坛的上空腾飞起一条东方巨龙,照亮了世界武术史与功夫电影史,一股全球性功夫电影热因他而起,带着中华民族昂扬的气质与龙的传人不屈的精神,席卷了东西方,他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带着个人标志将武侠电影带向另一条发展之路——功夫片,并以《唐山大兄》(The Big Boss)、《精武门》(Fist of Fury)、《猛龙过江》(The Way of the Dragon)、《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死亡游戏》(Game of Death)这五大名作将功夫片这个武侠电影异化的新片种推向了巅峰,连续创下香港开埠40年来最高票房纪录。70年代后期,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一举成名,相继的《醉拳》《A计划》《炮弹飞车》《警察故事》和轰动国际影坛的《红番区》,不仅折服了海内外观众,而且作为中华英雄好汉打入了好莱坞。80年代,《少林寺》是新时期在大陆上映也是在大陆实地拍摄的第一部香港片,在当时每张电影票一两毛钱的情况下,它竟创造了一个亿的票房收入,掀起中国武术与武术电影的高潮。

90年代,华人演员大力向西挺进好莱坞蔚然成风。李连杰凭借《致命武器4》闯进好莱坞的大门,成龙则以他的《尖峰时刻》让美国人惊呼,连续三周独霸全美票房收入榜首宝座。当时《太极宗师》《新神雕侠侣》《水浒传》等这些获得好评的、留给观众印象很深的电视剧都渗透着中国功夫,似乎只有借助武术电影才能有票房保证、电视剧才能有高收视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武侠电影以其无可比拟的武术技艺和神韵,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先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勇夺四项大奖,为亚洲电影和华语片赢得首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且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一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接着张艺谋的《英雄》也不甘示弱,在国内创下票房新高,并发行于海外多个国家;之后何平的《天地英雄》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美国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影片中太极、点穴等中国功夫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

二、武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最稳固、最持久、最扎实的根基。武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外开放的今天,强身习武的时尚传遍了世界各地,大家都会以中国功夫为荣。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的再现,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体系。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所提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一直以来。对武术都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大大影响着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赋予中国武术重德重礼、尽忠尽孝的特点。关于“文武双全”,即儒家所认为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种追求文武双全的思想,对武术超越纯武的范畴,积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起到了驱动作用。关于“仁勇兼备”,即在善良宽厚、克己礼让这一“仁”的前提下,强调“勇”,即“仁者必有勇”“勇而无礼则乱”。儒家提倡的这一思想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使之不至于落为好勇斗狠、欺少凌弱的工具。在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武术文化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观念。大多数与武术相关的影视片是以古代或近代的封建社会为背景,宣扬的是各个朝代各个社会背景的武术伦理、武术医学、兵家战略等,这些武术影视片对儒家的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武术文化中很多标准和要求也与道家学说紧密联系。老子指出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向其对立的方向转化,而克制它的东西却是其对立面。事物向哪个方向转化,这是自然规律。”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制快”等理论及方法无疑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走向更高武学境界的指导,开拓了中国静态武术之源。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必然包含着暴力和流血,然而武术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形成了以儒家“仁义”为内核,融会了禅宗佛学的持戒、礼客、化解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无为、虚静等修身养性来调节的独特的武德伦理思想。

三、影视为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将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绚丽的瑰宝推向世界的过程中,影视这一绝佳的载体,无疑对武术的传播和普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武术充满了魅力,中国武侠影视片所表现出的震撼力、力量和优美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著名的武术家、电影明星李小龙一生致力于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他的影片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电影内容的选择和打斗场景的设计无不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除恶扬善、见义勇为”的武术精神;就连电影的名字《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也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 “龙”的精神。他成功地向西方展示了真实的亚洲和武术艺术。这时的武术不仅超越了语言、文化、时间、空间的差异和障碍,以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着武术信息,更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武侠电影对武术的国际化宣传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功夫在外部动作的表现形式下蕴涵的人道宗旨和文化精神,使其成为当代社会不同民族和国家进行沟通的国际语言。如同当年的电影《少林寺》成为传播中国武术的影视使者一样,如今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英雄》都将成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影视旗帜。同时,在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中国武术爱好者人数急剧上升,教授中国武术的相关馆校、培训中心等组织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因此,影视在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进程中功不可没。电视以它独特的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武术电视片,如《霍元甲》等精品之作,使武术在全国掀起空前的热潮。这对武术的宣传和普及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影视不断丰富着武术文化 武术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由武术影视派生出来的亚文化、不断丰富着武术文化、推广着武术文化。武术影视歌曲便是其中一例,一部优秀的武术影视片往往伴随着一首经典武术影视歌陆。《少林寺》不仅使国内外的观众享受着京剧武打及中国武术等“中国功夫”中种种美的因素和扣人心弦的武打情节,同时伴随着《牧羊曲》也使观众欣赏着雄浑秀丽的嵩山,仿佛听到了一曲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古老文化的颂歌。连续剧《霍元甲》中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气势磅礴,响遍神州,唱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黄飞鸿》中的那首《男儿当自强》更是刚劲有力地唱出了练武之人自立自强的精神气魄;《英雄》的主题曲中悠扬动听的小提琴声传出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之感,营造出悲壮的气氛,也衬托着悲剧情节。

四 影视带动武术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另一种具有影响的文化,就是武术产业化,即充分利用武术自然资源,把武术与经济结合,并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方法、手段和行为来刺激武术商品的需求,拓宽武术市场。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武术的经济价值被进一步开发,随之而来的武术热对武术文化的推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武术馆校的开办到武术俱乐部的创建,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武术,并且投身于武术运动中去。此外,以武术影视中的内容来命名的一些书籍、刊物、文章的名称,也是武术产业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如李小龙的功夫片走红以后,印有“李小龙”字样的书籍、文章等开始大量出版。著名的佛山石湾陶瓷雕像中,李小龙的雕像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不知倾倒过多少来粤的中外游客及海外李小龙收藏家。《少林寺》等一批武术影视片公映之后,这种现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少林”“武当”得名的一些武术拳脚、功夫的书籍、文章相继出版。这种武术文化对推广武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昨天,武术与影视相互渗透。形成了功夫片这一绝对中国原装创造的艺术形式,人们热爱武术,开始关注中国电影。 今天,武术与影视结合得更加紧密,共同迈向世界。并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明天,武术与影视将继续携手,使武术重塑辉煌,使中国影视作品生机勃勃。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武术与影视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