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铱尔散

信(苏见信)在最新一期播出的《天赐的声音》里发出了“翻唱音综意义何在”的质问。

单以该质问的逻辑来说,它和当年马克思提出的异化论还有些异曲同工之处的。但即便带着最大的善意去看待,信这也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在一个主打翻唱的音综里发出这样的疑问,置他人于何地?这跟自己不想吃了就把桌子掀了有什么区别?而且这个质问存在的前提就是站不住脚的:华语音综里有很多原创舞台

比如“明日”系列往年的原创赛道以及去年的《明日创作计划》《我是唱作人》《中国好歌曲》《我的音乐你听吗》等这种专心致志搞原创的节目。又比如歌手系列、《爆裂舞台》等这种给原创提供输出舞台的节目。

光《天赐的声音》就输出过一堆原创舞台:这季就有阿云嘎的《兄弟》、GAI的《烈火战马》,上季有小鬼的《别叫我达芬奇 + 到底要怎么样》、王力宏和萨顶顶的《缘分一道桥》、胡海泉和黄龄的《冷酷到底》等等。

但既然质问被提出来了,那咱就事论事地来探讨一下质问本身以及它的答案吧。

翻唱音综是怎么活的?

往远了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流行歌十之八九是日文歌的翻唱版。直到摇滚乐队占领高地,再加上千禧年前后,周林王陶的出道,华语原创才算真的走上了阳光大道。

那到底是谁先在音综里大搞特搞翻唱的?答:“超女快男”。

暂且不论选手们自身有没有原创,但至少在音综里翻唱这个形式,是从那时候才开始被更多人接受的。而且那会儿的观众不仅对选手,对歌手都确实没有“原创”期待,但乐坛里依然新好歌曲不断。

随后,像“歌手”系列、“我歌”系列、“天赐”系列等节目一出,直接抛出了歌手变选手的新玩法。但是一般头两期,节目组还是会先让观众过过看演唱会的瘾,歌手们都会先唱自己的成名曲(如果有的话)。在那之后,大家才开始选歌来改编翻唱打擂台,包括现在很多翻唱音综也一直把该流程作为节目创改的基底。

一是因为有些歌手,实力够但歌不够,比如黄绮珊;二是因为比唱不比歌,落选了也还能留份情面;三是因为翻唱相对于原创也好,歌手自己的歌也好,更能触发试听上的化学反应,比如腾格尔。

再说谁也没有规定翻唱的就必须得是经典老歌,凤凰传奇翻唱的《海底》、王力宏翻唱的《老鼠爱大米》,哪个不是厅堂级的翻唱现场?借这两个例子多说一句,虽然靠编曲创改没问题,但这可真不是光靠编曲就能搞定的事。

在B站上,《海底》的翻唱视频有12.4万条弹幕。借此凤凰传奇为自己正名了唱功,《海底》以及其唱作人一只榴莲也强势出圈

在那之后,翻唱成风,甚至有些歌手在晚会上都不唱自己的歌了。可这就必须被定义成坏事吗?甚至有网友说,翻唱音综跟一些靠流量明星的影视剧运行逻辑是一样的:为了收视和招商打压良币。

咱先暂且把这个话头放一放,来说说质问中的另一个主角——原创音综。

原创音综是怎么“死”的?

先粗略地罗列一下国内的原创音综:《我是唱作人》《中国好歌曲》《这!就是原创》《明日创作计划》《我的音乐你听吗》《说唱听我的》《少年说唱企划》《草莓星球来的人》《乐队的夏天》《谁是宝藏歌手》。

这其中只播了一季的有6个,两季的有4个,三季的有0个。有些还在等消息,有些就完全没消息了。没必要挨个展开地探讨它们消失的原因,因为主要原因是一样的。

在质问被提出的现场,周深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门槛。原创音综的门槛是双向的,它决定了骤降的节目可邀嘉宾基数,拔高了观众的期待值,同时,又减少了节目的受众群体。

这点在《明日创作计划》中,评审和观众评分产生极大分歧的场面就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同样是原创选秀音综的《我的音乐你听吗》,也采用了双评审的方式,其中Chainhaha倩芸带来的原创歌曲《圆圆》被现场观众打了低分,甚至网络上也是吐槽声一片。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圆圆》为华语乐坛增添了一道名为“儿童朋克”的好玩风景。

另一个关键词:高风险。

相对于比唱,比歌对于唱作人来说,真的不是件公平且能轻易做好的事。唱是技术活,但唱作却远超于技术,它还受灵感、状态以及唱作人定位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可以说,原创音综对歌手和节目组来说,都是一次豪赌,很多节目都赌输了。东西做出来了,质量也不错,但要么节目出圈困难重重,要么唱作人人歌齐翻。甚至有一档名为《中国原创季》的节目,从2019年就开始招商,之后的每年都有疑似官宣的迹象,但到现在都还没消息。

可是即便如此,大家也一直换着花样地继续在做原创音综。无从知晓他们这样做到底图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图的绝对不是比谁“死”得快。

翻唱音综拖原创后腿了吗?

在《网易云音乐华语乐坛趋势报告(2022)》中,有一页的大标题叫做“华语乐坛进入平民化时代,从少数人甄选走向无数人创造”,网易云音乐也从全民乐评升级成了全民音乐人app,平台上已有超30万音乐人注册在录。在腾讯音乐人去年发布《2020年度腾讯音乐人年度盘点报告》中也显示,其全平台上有近19万原创音乐人。

华语乐坛一直不缺新原创,缺的是让他们出圈的机会。就此,原创选秀音综起来了,从流行到说唱,从电音到国潮,一直垂到Z时代和元宇宙。

可是效果如何呢?

QQ音乐上有个歌曲的音乐指数排名,前二十名中,一半都不是新歌。就3月18日凌晨的数据来看,第一名是2017年发行的《哪里都是你》,第四名是2004年发行的《美人鱼》。

这些老歌也好,热歌也罢,他们正如GAI在节目现场说的那样,它们是可以助力歌手打破圈层,被更多受众群体接受的。说白了,一个歌手参加这样的音综,重点不在于唱什么,而在于怎么把自己唱出去。

比如在“歌手”舞台上翻唱了《龙卷风》《真的爱你》的邓紫棋,在《天籁之战》上翻唱了《我的滑板鞋》的华晨宇等等。他们在这之前都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但要么因为宣发问题,要么因为受众问题,当时的他们都还没有正式出圈的音乐作品。而在那之后,邓紫棋出歌必霸榜,华晨宇实体专辑销量破纪录。

在一个翻唱音综里把别人的歌唱好唱火了,就代表这个歌手以后就只能翻唱了吗?节目组没这么规定,观众没这么想的,甚至因此,唱作人能更快地将自己的原创推出去。

其实在信发出质问前,阿云嘎和金润吉就已经回答过他了。

阿云嘎当时在节目中一再感谢节目组可以给到让他展现音乐剧舞台的机会,并说“中国原创音乐剧真的是很难,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首歌走进剧院”。金润吉就更直接了,他说来参加节目就是想火,想让自己可以成为五岁儿子拿出去“吹牛”的资本,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更多的舞台。

除了舞台,还是舞台。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舞台,一个成功率更高的机会。

阿云嘎和金润吉一起演绎的《兄弟》赢得了满堂喝采,但不得已张韶涵在两人之间只能选一个。如果张韶涵选金润吉的话,他们的合作舞台就是《隐形的翅膀》,选阿云嘎的话,两人就会带来一个音乐剧风格的舞台。

其实在那个节点,大多数观众内心也都更希望看到张韶涵和阿云嘎的合作舞台,而不是再听一版《隐形的翅膀》吧?这种心理,难道不也是在一个个翻唱音综中被催化出来的吗?

追问所做之事的意义本是人之常情,但质疑他人以及行业珍视的机会,是不是就有点不地道了?而且无论是从其他人的发展,还是从原创和音综的数据来看,翻唱音综真没拖华语原创的后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