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年度重磅影片《蜘蛛侠:英雄无归》,你等了多久?

有苦说不出,无数内地观众从冬天等到了春天,也没等来大银幕上的“蜘蛛丝”。直到前几天的蓝光版上线流媒体,才终于目睹到了该片“芳颜”。

3月14日周一,新蜘蛛侠扮演者汤姆?赫兰德(以下简称荷兰弟)主演的又一大片《神秘海域》在国内上映。同样在本周3月18日,由罗伯特?帕丁森主演的《新蝙蝠侠》,也将与内地观众见面。

这也是继2020年疫情爆发、影院停摆后,内地电影市场首次降临如此密集的进口大片们。

然而,最近国内各省疫情反复,形势严峻。截止3月15日显示,全国将近三成影院紧急停业,一线城市仅有36%的影院在营业,二线城市为62%,三线为70%。

再加上各地严管封锁、学校封校,对于期待值高涨的《神秘海域》和口碑大好的《新蝙蝠侠》来说,这种情况可真是不利。

但是,假如没有疫情,这个周末的影院会火爆吗?本篇将抛开疫情,从最近的电影市场大环境,影片内容表现和观众口碑等方面,浅析大片的来临,是否真的能让影院回暖呢?

元旦春节失利,观众都去哪了?

今年前两个月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2022年1月内地电影总票房达27.08亿,同比2021年同期票房减少了18.69%,减少幅度较大。2月春节前,众多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春节档总票房将突破80亿,然而初七一到,最终票房定格在了60.33亿,与去年春节档78亿的成绩相差甚远。

除了票房的减少,同样下降的还有观影人次。剧拓普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月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72%。而猫眼专业版显示,春节大年初二(2月2日)观影人数大幅下跌,观影人次减少了近1174万,与去年大年初二2796.8万的观影人次相比,跌幅超过了42%。

观众都去哪了?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今年春节电影票价涨了将近10元,昂贵的电影票价会逼走一部分观众,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别的选择了。

今年剧本杀密室、冬奥会大火,还有“老朋友”王者荣耀、短视频等都在瓜分春节市场,人们的娱乐精力被打散,出行活动不再只有电影院一个选项。

比如今年的情人节,观影人次较2019年减少了400万,但同天的电竞主题酒店订单数大涨73%。

票价的上涨,让观众不会轻易走进电影院试错,再加上人们的审美不断提高,现在一部影片的口碑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花一笔不小的开支坐在影院,看一部给自己添堵的电影,谁能愿意呢?

所以,如何重新“拉回”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意愿,成为内地电影市场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进口英雄回归观众还能回归吗

全国的电影院都在期待这周。

自2020年国内电影院复工起,进口片开始一度在内地电影市场缺席,内地市场出现一大空缺。直到2021年下半年,《速度与激情9》《失控玩家》《沙丘》等进口片才陆续引进。

从这周开始,未来一个月内,每周都有至少一部进口片上映,《神秘海域》《新蝙蝠侠》《精灵旅社4》《神奇动物之邓布利多之谜》等,都是备受全球观众期待的大片。这不仅让观众激动,就连电影院,都在定档一个月前摩拳擦掌,相关海报、观影活动早就开始预热。

然而上周末,全国疫情再次爆发,这让不少影院又陷入了沉沦。

从《神秘海域》3月14日周一正式上映后的表现来看,虽然其1236.7万的成绩为当日市场份额贡献了近六成,但其开画成绩不及今年的《黑客帝国4》(周五1714.6万)和《尼罗河上的惨案》(周六开出2440.9万),除了周一的非节假日时间外,疫情以及目前市场热度对其的影响更加明显。

猫眼专业版提供的想看数据显示,《神秘海域》在上映后热度暴跌,豆瓣评分6.1,刚踩到及格线。

虽然有荷兰弟加持,但航海寻宝的故事实在有些老套。宣发上,过于执着强调游戏改编,这让不熟悉的观众倍感门槛的存在。再加上三小时的片长,纵使有5个荷兰弟也加持不住,该片的预测票房也从前日的八千多万,跌到了7107.2万。

而即将来临的蝙蝠侠,是首部全球突破10亿美元的超级英雄,DC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超级英雄IP,碾压漫威一哥蜘蛛侠,因此蝙蝠侠的每一次重启都备受众人关注。

这次《新蝙蝠侠》早在3月4日北美上映,目前烂番茄新鲜度保持在86%,观众爆米花指数100%,不少观众表示这是继诺兰《黑暗骑士》之后最好的蝙蝠侠。

但对内地市场来说,历年来蝙蝠侠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市场表现与蝙蝠侠的知名度并不匹配。

一方面,内地观众对进口片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大场面打斗画面上。但蝙蝠侠这个角色的故事剧情性较强,娱乐性较弱,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不是一部印象中的爆米花电影。还有观众直呼《新蝙蝠侠》是“继最文艺的小丑后,最文艺的蝙蝠侠”。

另一方面,《新蝙蝠侠》画面略暗,导演在网上呼吁影院将放映设备亮度调整不低于14FL。这虽然是很多大片的标准播放亮度,但对很多电影院的硬件来说,这个标准还远远不能达到,影片的呈现效果极易大打折扣。所以,如果观众走进了一家亮度不够的影院,可能就要观看一部黑屏电影。

当然,《新蝙蝠侠》无疑是今年三月的头部大片,紧随其后的这一波进口大片也确有让电影院回暖的潜质。且不管票房如何,如果把希望完全灌注于进口片身上,只怕又落得失望。解铃还须系铃人,更重要的是思考内地电影的问题所在和解决途径,才能真的让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