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剧,火了。

有人看这部剧,大呼“真实”,赞叹编剧细腻的笔触:

也有人看这部剧,愤懑难抒,心中憋了一肚子火:

更有人看这部剧,竟然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戏里戏外产生了微妙的联系,纷纷为女主鸣不平:

2022年开年后,一部《人世间》成了全民热刷的爆剧,可随着该剧大结局,观众目光四射,无从下手,迟迟找不到下一部大爆剧。

终于在它身上,我看到了接棒《人世间》的潜力。

好了,不卖关子了,它的名字是

——《心居

《心居》二字,看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感觉和12年前那部现象级的《蜗居》就差了一个字。

事实上,这部剧就是《蜗居》导演滕华涛的新作。

横跨12年春秋,历经2个代沟的视野,再度聚焦“购房”的问题,滕华涛对生活细微的捕捉,马上又掀起观众的广泛热论。

打开剧集

一段情节,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台词,都能引起漫天弹幕齐刷刷划过。

谁能想象,光是一角色领盒饭了,都能让词条轻轻松松上了热搜第一。

这架势,不减当年的《蜗居》。

口碑方面更是一路飘红,随便截个图都是满屏好评。

《人世间》播完后,基本上所有剧集都口碑暴跌,而在这熊市中《心居》反而逆势攀升,成为当下可以说是唯一交口称赞的作品。

《心居》怎么就这么狂?

正如前文所说,俩字:

真实

《心居》:海清的逆袭

《心居》根据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是偏严肃文学的现实主义作品。

光是小说本身就有8.1的高分,为剧集打下坚实基础。

落实到影视化方面,滕华涛请来原作者保驾护航,并将自己对生活的小心思注入其中,完美融合了娱乐性与现实性,保证了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看进去”,还能“看出生活”,看出“真实感”。

阵容方面,有奖项还热乎的视后童谣,有中年成名、现在如日方中的张颂文,还有刚刚恢复单身,潜心搞事业的冯绍峰。

当然,在观看了前三集后,对我而言最大的惊喜还是滕华涛的老搭档,女演员海清

2019年,海清曾出过一次“篓子”。

那一年FIRST青年电影节,胡歌在台上抖了个机灵,称自己“很便宜,请各大导演用我。”

没成想,这一句话刺痛了海清,她马上拉上姚晨、宋佳、梁静再加上领完奖还没下台的周冬雨,拿起手机现场即兴了一段演讲。

演讲内容单刀直入,她说女演员到了中年后位置尴尬,选择稀少,根本遇不上好剧本。

说到兴起,还把发言说成了吐槽大会。

她说“我们基本没有傍过大款”,摄影师马上切给了神色尴尬的周冬雨。

又说姚晨为了演戏,不得不亲自投资、监制,这才有自己主演的《送我上青云》。

再说宋佳,为了显年轻,续签“小花”的名号,她到现在都不结婚。

最后说梁静,因为没有戏演,所以退居幕后,一边投资一边寻找机会。

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把朋友“卖了个遍”。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摆在明面上就有些下不来台,彼时无论是姚晨、梁静都只能微微一笑,宋佳甚至在海清说完后,扔下一句“此观点只代表海清个人立场”甩头就走。

同时,这席即兴的发言,也在业内引起热烈反响。

有人说她矫情,有人说她卖惨,也有人说她讲得对,说这就是中年女演员的真实情况。

但后来,海清没有再回复此事,而是用行动为自己的冲动践行。

她在《红海行动》中灰头土脸饰演战地记者,在《甜蜜》中饰演谷底翻盘的未亡人,不久前与导演李睿珺合作的《隐入尘烟》更是入围了柏林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

光是一个扮相,就给人巨大冲击。

就像海清表达的那样。

我不是抗拒演妈妈,而是不想演千篇一律的背景板,工具人。

作为女性,我们也有生活,也有思考,也有奋不顾身的时候。

即便演妈妈,海清也要演最鲜活的那一个,最有独立意识的那个,最有戏的那个。

就像这部《心居》。

作为双女主剧,剧集开场就给观众介绍了两个女主天差地别的生活水准。

海清饰演的家庭妇女“冯晓琴”,自打入门起就照顾男方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早上天蒙蒙亮就去菜市场,为了几毛钱与商贩勾心斗角。

回家后,上到公公婆婆,下到儿子,一家五口都要面面俱到。

会修公公的眼镜、能安排婆婆吃药时间,送儿子上学,给丈夫找衣服....

镜头一转,童瑶饰演的“顾青俞”又是另一番风景。

她在设计感十足的大house中醒来,一睁眼就有保姆全面操持,吃的是烘焙面包,喝的是现磨咖啡。

衣帽间里琳琅满目,每天出门都要像逛商场一样挑一番。

剧集用开头的一组蒙太奇,明确告诉观众:

冯晓琴是家庭妇女,夹在丈夫的大家庭之间,生活完全不能自主,连给大姑子买个生日礼物都要亲手编织好围巾后,再贴上一个3块钱的假logo充场面。

而顾青俞是商场精英,出手阔绰,走路带风,随随便便就是几千万的大合同。

潜台词直白且残忍——

同是女人,但一个在“生活”,而另一个只是在“生存”。

紧接着,剧情猛踩了一脚油门.

冯晓琴想买一个学区房,但奈何囊中羞涩,所以安排丈夫向姐姐借钱。

而丈夫的姐姐,也就是冯晓琴的大姑子,正是生活水准高她几个level的顾青俞。

晚上,顾青俞过生日,大家齐聚一堂围坐晚席,本来是借钱的好机会,但丈夫难堪大任,练了一天的话术,最后只憋出一句话:

“姐,我想跟你借钱。”

顾青俞先是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立刻用“我也要买房,买2000万的豪宅”搪塞了回去。

好家伙,一个想买250万的学区房,另一个马上用2000万的豪宅驳回她的借钱申请。

看到这里,光是讨论“大姑子该不该借钱”的问题就引发网友遮天蔽日的刷屏,有人说“她一年挣几千万,借一百万怎么了?”,也有人说“钱是自己的,不借又能如何?”

但先别留恋这个问题,更绝的还在后面。

问,冯晓琴为什么要买房?

当然是脱离现在的生活,脱离公婆一家,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生活。

再问,大姑子顾青俞为什么不借钱?

她说,她知道冯晓琴在这一家的付出,只要要求小一点,少一点,我肯定会给的——

“但你不能搬出去撒手不管啊。”

这时候观众可能又要问了:

她是儿媳妇,你是女儿,你俩都有照顾老人的义务,为什么都让冯晓琴承担了呢?

还没等观众开始争论,角色自己解答了。

“这天底下的道理分两种,有一种可以摆在台面上讲,另一种说出来可就难听了。”

什么到道理呢?

其一,冯晓琴原本是安徽人,嫁到上海,在上海落了户是拜公婆所赐。

所以,大姑子认为冯晓琴的付出是应该的。

其二,是顾青俞挣得多,在她的价值体系中,同样是照顾老人,她付出的时间,可就“值钱太多了”。

这一席话,立马冒犯到了观众。

有人怒骂大姑子“精致利己”,有人劝冯晓琴“抓紧离婚”,当然,也有人说“大姑子说的没错!”

姐妹们,把“真实”打在公屏上。

你以为这就完了?

大姑子机关算尽,丈夫那边又烂泥扶不上墙。

工作散漫、态度敷衍、交代的事儿没有完成的,借着上班时间去网吧是家常便饭,连送个孩子都能摔断大拇指。

总之,就是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剩。

最令人头疼的是,他的立场还不坚定。

作为冯晓琴身边唯一的亲信,他一边是丈夫,一边又是儿子、弟弟,明明拿到两派阵营的入场券,却在双方人马之间反复横跳。

妻子冯晓琴让他去跟姐姐借钱,他去了。

姐姐问她是不是冯晓琴指示的,他又认了。

妻子冯晓琴问他,想不想买房,他说想买。

东窗事发后,爸爸又问他想不想买房,他又说买不买随便。

总之,是哪边都想讨好,最后哪边都拿他不当回事儿,最后把媳妇卖了,姐姐得罪了,爸爸也说他是窝囊废。

哎,女怕嫁错郎!

看到这里,弹幕又惊起唉声一片:跟我家那玩意儿一样!

当然,看到这里观众还有疑问:

为什么童瑶当了海清的大姑子?

一方面,剧集中的设定是海清比童瑶大,但为了趋炎附势,就跟着丈夫顺口叫姐姐。

为此,童瑶的角色还吐槽了一下。

另一方面,这么做的设计也是为了照顾两位演员的专业领域。

童瑶虽然是大姑子,但剧中是走“都市丽人”的路线,承载更多的感情戏份。

她与冯绍峰所饰演的“施源”青梅竹马,但长大后却物是人非,地位相差悬殊,那段错过的爱情,肯定会为顾青俞自私的性格进行成长和改观。

同时,海清的角色虽然是“弟妹”,但年级比童瑶大,而且她依然是拿手的家庭戏。

但这一次,海清拿到了主动权。

虽然被环境逼到角落,但冯晓琴始终没有放弃活出自我的诉求,这股子倔强被海清拿捏到豪颠,一颦一笑都是戏。

比如,她派丈夫去跟大姑子借钱,结果丈夫没说两句话就开始聊闲天,甚至顺着姐姐说话。

顿时的愤怒、哀怨,恨铁不成钢全写在脸上。

再比如,眼见大姑子身上没戏,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公公身上,掏心掏肺跟公公苦苦哀求,想让他借点钱。

但话音刚落,公公那头却是面面相觑,不置可否。

望着公公的海清,从希望到疑惑,最后尴尬地舒了一口气,愤而离席。

层次鲜明、情绪汹涌,整段戏,把冯晓琴孤立无援的酸楚都演尽了。

更别提第二集情绪爆发的高能戏份。

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围剿,海清怒目圆睁,揭竿而起,把这些年所受的委屈一五一十讲了个通透,情绪饱满强烈,台词铿锵有力。

一场戏就让弹幕的热门全部倾倒,包揽弹幕封神榜前三名。

总之,看完前三集《心居》,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又不缺失戏剧感的走向,着实令我目不转睛。

而海清的表演,也完美将冯晓琴那股子不安现状,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和坚强诠释地淋漓尽致。

正如海清所说的那样,

即便演妈妈,她演的也是最有戏的那个,最有个体意识的那个。

加油吧,海清!加油吧,中年女演员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