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张艺谋从未拍摄过一部纯粹的战争片,直至最近新片《最冷的枪》立项。

不过《最冷的枪》故事背景为“抗美援朝”,这是高压、敏感题材,张艺谋要拍这段历史,绝非易事。

一、以往8部朝鲜战争题材国产电影的“成与败”

我们其实不缺战争题材电影,但涉及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却是屈指可数。

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是1956年的《上甘岭》,影片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守卫上甘岭阵地,抵抗美军进攻的故事。

电影成功塑造了八连连长张忠发、女卫生员王兰、指导员孟德贵等人物的光辉形象,是那个年代观众非常喜爱的电影。片中主题曲由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至今依然是国人喜欢的经典歌曲之一。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英雄儿女》,讲述志愿军某部战士王芳,在其哥哥牺牲之后依然坚持战斗,后来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在朝鲜战场上得遇她的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根据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片中人物都有现实原型,因此也更能够打动观众,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响力极大。片中插曲《英雄赞歌》也成为红色年代的经典老歌。

后来又出现了《奇袭》、《铁道卫士》、《三八线上》等优秀作品,但这些都是50到70年代的电影,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抗美援朝电影就相应减少了。

1998年由李三义执导的《铁血大动脉》,讲述铁路运输线上的故事,虽然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影响力却大不如前。

21世纪以来影响力较大的《集结号》,也是13年前的电影了,且片中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涉及一点抗美援朝的内容。

2016年的《我的战争》,讲述抗美援朝4大战役时期的故事,由刘烨、王珞丹主演,投资1.5亿,成片却遭到影迷们的口诛笔伐,口碑很不好,票房也仅有3608万。

而此片之后至今已经4年,也没有再出现像样点的作品了。

总结不难发现,这类题材电影比较受政策影响。

比如在1978年之前,是可以直接描写战争场景的,不管是宏观战场还是小的局部战线;但在这个时间点之后,电影作品基本都是打“擦边球”,由此延伸出其他主题线,拍出来后难免吃力不讨好。

二、张艺谋这次拍摄的三大“难点”

表面看这次老谋子拍摄《最冷的枪》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但考虑到背景特殊及过往作品的成败,张艺谋这次要面对的“棘手问题”还真是不少。

历史上,这场战役始于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在武器装备与军用物资的配给方面,我军与美军都有很大的差异。而我军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美军炮火的压倒性优势,还有当时高纬度地区极端恶劣的天气。其时正值寒冬,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中美双方军队冻死冻伤不计其数。

还原这段悲壮的历史,不仅需要编剧对那段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与各方面外部因素进行协调,毕竟对待这类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观众的目光会比以往更为严苛,他们会很在乎“真实度”。

第二大难点:影片故事该如何讲述?

从立项公示表看,《最冷的枪》讲述的故事围绕个人展开。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位枪法过人的狙击手名叫张大弓。当美军布下天罗地网时,他临危不惧,同敌人展开生死较量。

根据可靠的消息,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狙击战斗英雄张桃芳。

张桃芳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上甘岭狙神”,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传奇人物,其故事曾在祖国内地广为流传。他从1953年1月29日到5月25日这段时间里,耗费了442发步枪子弹,毙敌214名。

这是志愿军狙击手中单人狙击战绩的最高记录,张桃芳因此得到中朝双方的多个荣誉奖章。

假如要在电影中高度聚焦人物,片中势必会有大量篇幅展现小人物的成长过程,创作这样的故事就很考验编剧的创作功力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人物和历史间的“小与大”。

第三大难点:怎样符合当今世界主流的反战主题?

1950年后,中央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加入这场战役,纯是出于保卫国家安全的考虑。而当今世界主流的观念,则是要求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

因此如何在电影中既塑造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张大弓的高大形象,又要表现出反战的主题,是摆在张艺谋导演面前不小的难题。

三、70岁的张艺谋,他的精力能否撑起他的野心?

张艺谋一直是电影圈中公认的劳模,一次采访中他曾说他每天只睡2-3个小时,长期的工作压力对他丝毫没有影响。

今年张艺谋已有《悬崖之上》、《坚如磐石》和《一秒钟》三部电影准备上映,他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开拍《最冷的枪》,新作如此密集,很多年轻的后辈们都望尘莫及。

而从这4部作品的选题上,我们也能窥探到张艺谋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尝试多种题材或风格电影的野心。

但《最冷的枪》作为一部战争巨制,体量远非其他电影可以比拟,张艺谋的精力、能力能否撑起他的野心?

如果要找一部能够拿来做参考的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2001年裘德·洛主演的《兵临城下》,那是狙击类电影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片中用大量篇幅展现了盟军神枪手瓦西里和德军王牌狙击手康尼之间的生死大战。

冷酷的基调、紧张的节奏、宏大的战争场面,都让电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质感。有此片珠玉在前,《最冷的枪》应该可以拿来做参考。

而目前已经定档10月25日的管虎电影《金刚川》,因为题材背景相同,则很有可能会被观众直接拿来做比较。

管虎是今年国产电影的最大赢家,他的《八佰》目前已超过30亿元票房,而赶拍《金刚川》正是要延续这个势头,且电影的另一位导演还是《流浪地球》的郭帆,实力不容小视。

但张艺谋毕竟过往作品摆在这里,这场对决可谓势均力敌,票房、口碑谁高谁低还真不好说。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投入了135万兵力,比韩军和联合国军加起来的120万还要多,而中朝军队最终伤亡达到63万余人,以此代价奠定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场战役不应该被世人遗忘,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然而,只要一提起这场战争,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歌,心中响起嘹亮的集结号!

刚成立的新中国,如同襁褓中的孩子,面对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欺负,敢于亮剑,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顽强不屈,还一雪清朝末年以来的百年屈辱!

正是英勇的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我国的威风,让敌人不敢再小瞧我们,为我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最近几十年来,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被坏人蛊惑后,质疑我国当年的参战决定。这种想法,真是让牺牲的志愿军心寒!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朝鲜战争这段历史,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著名军事作家李峰,怀着一颗爱国之心,花了将近20年时间,走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多个地方,走访了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搜集到了第一手的、客观的数据资料,写成了这本《决战朝鲜》。

“对于这场战争,中国人应该以超过教徒般的虔诚,熟记它的每一个细节。”

《决战朝鲜》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朝鲜战争的前因后果、台前幕后的隐秘历史,其中更有无数让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的历史真实故事,读起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