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去电影院

今年的电影市场又是一片低迷。

第二次出现全国单日票房不足 2000 万,1 万家影院日票房低于 300 元的情况,连每天的水电费都不够。

当前的市场低迷不仅是春节档后遗症的表现,更是今年全年市场低迷的反映,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因为电影发展到头了,需要新的模式出来,打破时间和空间,创新非线性叙事的公式。

在《公民凯恩》出现之前,世界电影基本上就是奄奄一息的状态,线性叙事再也玩不出花样了,观众都审美疲劳了。

1941年,天降猛男《公民凯恩》让电影续命至今。

但是这颗灵丹妙药已经不再具有超强的药效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电影的叙事手法都乏善可陈了。

好比之前的电影是在XY轴上跳舞,《公民凯恩》之后,电影在XYZ轴上跳舞,如今81年过去,电影还在XYZ轴上跳舞,没有向前推进一步。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地的电影都大不如前了。

好莱坞在频繁的拍超级英雄和各种电影的续集,如漫威和DC的各类超英,以及《我是传奇2》、《速度与激情10》、《蜘蛛侠3》之类的。

中国电影在不断地翻拍,亦或是新瓶装旧酒,如《误杀》、《一周的朋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正是因为下一个《公民凯恩》迟迟没有到来,所以我们在看新电影时总会发现跟某部电影很像,这些电影用的叙事公式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件外衣而已。

在没有一部革新行业的新电影出现之前,这种没片可看,看的大都是烂片的现象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既然是烂片,观众去电影院的意愿自然就低了,票房也就随之缩水,国内外电影市场便进入低迷状态。

即使美国有《蜘蛛侠3》以18亿美元的票房救市,但这也仅是昙花一现,因为整个电影的疲态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可以根除的。

然而北美至少还有《蜘蛛侠3》和《新蝙蝠侠》。

而国内却没有这样的大片,现在的票房还在靠春节档那几部电影在撑着。

纵观清明档、五一档、暑期档,又有哪部电影有救市的迹象?《人生大事》、《哥,你好》,还是王俊凯的《断桥》、黄渤的《学爸》。

只能靠国庆档和元旦档挽回些面子。

那些未定档的电影中,谁又可以再创《长津湖》救市的奇迹?

目前来看,沈腾的《超能一家人》、张艺谋的《坚如磐石》、陈思诚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有可能救市。

但是不能指望再出现一部《无间道》,既有质量又能够救电影市场,这时候就算是一部烂片也可以,毕竟先活下去最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资本惹恼了观众。

内地观众的观影习惯形成的时间并不长,正儿八经开始大范围走进电影院是从2014年开始。

2010年,内地年度总票房第一次过百亿,2013年达到200亿,2014年接近294亿,2015年则是438亿。

从0到1,内地用了几十年,由1到2,花了三年,2到3(约等于3)用时一年,3到4也是一年,由票房数据以百亿的速度井喷就可以看出观众在逐渐走进电影院。

这一年,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开始百团大战,BTA打的如火如荼,消费者享受补贴其乐融融。

2013年更名的猫眼电影和2014年成立的淘票票,以及百度糯米加入电影市场,让这块蓝海之地迎来了大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养成了线上购票的习惯,再加上平台的票补,一张票十几或者二十块,最贵也就三十多。

一场电影看下来,再加上爆米花、饮料,花费不超过100块。

如此一来,便能完成一次较为完美的社交和仪式感,这种便宜的买卖让电影成为了日常需要的快消品,观影习惯也就慢慢形成。

这种习惯在2019年达到了顶峰,促使内地年度总票房创纪录地来到了642亿。

尽管在前一年取消了票补,但并没有影响大家的观影热情,因为2019年与2018相比,票价的涨幅并不大,在观众的接受范围之内。

可是2019年年末疫情的到来,似乎让形成才五年的观影习惯逐渐在崩溃边缘试探。

这样的境遇,不禁让人想要大喊一声,大人,时代变了,经济下行导致很多人的口袋都瘪了,兜比姑娘的脸还羞涩,不能再像三年前那样擦脂抹粉,花枝招展了。

然而电影的票价并没有因为经济下行而下降,反而大幅度涨价。

区间在5-13块之间,涨幅是疫情之前的两倍,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不降反增,最终迎来了反噬。

2021年年度票房是470亿,2022年春节档票房未破百亿。

这些下滑的数据都表明价格是最明显的阻碍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因素,摧毁了本就脆弱的观影习惯。

换句话说,在票价最高只能加指定票价的50%,服务费最多加10%的基础上,有些资本割韭菜的心思太明显了,直接不理会这个规定。

举个例子,如某部电影经过电影局和制片方商量后,指定票价被定为10块。

那么这部电影的最高票价是10*10%+10*50%+10=16块,但是影院和出品方却让此片漫天开价,高出了16块的规定。

一次可以,二次三次之后观众自然就舍弃了,反正电影又不是什么必需品,大不了熬一段时间等下映后再看。

正是这些杀鸡取卵的手段造成了中国电影如今不堪的局面。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谁也没有办法,但是疫情之外的东西可控,却有人总想着盘外招。

如果这些歪门邪道不除,中国电影还有救吗?观众已经用脚投票证明了自己不想再被当猴耍,可为什么那些人还想着看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