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晋锋(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截至3月4日,《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票房突破39亿,最终票房有望超过40亿元。因此,《长津湖》系列两部累计票房已近97亿多元,不仅前作取代《战狼2》跃上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榜首,该系列也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成绩最高的系列电影。

此前,最高纪录为《唐人街探案》3部的累计87.43亿元。排在其后的是“我和我的”系列3部的近75亿元,《战狼》系列2部的62亿元,以及《捉妖记》系列2部的近47亿元,动画电影《熊出没》系列8部的近42亿元。

著名导演张艺谋曾说:“票房看起来是一个数字,数字背后却是人心。”《长津湖》系列两部除了累计票房近百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超过2亿刷新纪录,还创造了两个“之最”:

一是持续放映时间最长。《长津湖》自2021年国庆档一直上映到2022年1月底,也就是《水门桥》上映之前,这样两部影片在大银幕上“无缝对接”,《水门桥》至少上映至3月底,因此该系列两部总映期长达半年之久,为电影产业化二十年以来首例。

二是社会效益最好。两部影片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的评分分别以89.6分位居单片历史调查第二位,和以88.9分位居春节档历史第一位;在豆瓣评分分别达到7.4分和7.2分;在网购平台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评分都分别为9.5分、9.6分。

更难能可贵的是,《长津湖》上映后引发“长津湖效应”,无数衍生话题登上热搜、频频“破圈”,激发全民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了解认识和讨论交流,激荡广大观众对志愿军的崇敬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毋庸置疑,《长津湖》系列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拓了主流电影的新境界

在《长津湖》上映之前,业界主流观点普遍对于该片的票房预测停留在三四十亿元,基本参照《八佰》的市场表现,直至国庆档之后还很少有人认为最终票房可以超越《战狼2》。但《长津湖》则以充足的后劲不断刷新市场期待,最终以57.75亿元票房,超过《战狼2》保持了4年多的56.94亿的单片票房最高纪录。《水门桥》在春节档疫情反弹等多重因素干扰之下,也再接再厉收获40亿元左右的票房。这无疑给主流电影尤其是历史战争题材的主流电影创作再次注入强劲信心。

我们都知道,之前《战狼2》虽然也算在主流电影序列,但毕竟不像《长津湖》系列,属于有着真实历史史实基础、正面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主旋律电影。2021年国庆之际,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公布了首批46个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精神。这还是首批,就是说未来还有更多的精神会丰富到谱系当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正在发生的新时代中华儿女奋斗圆梦故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而就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的影片,根据国防大学教授詹庆生统计,从1956年《上甘岭》上映一直到2019年,63年中也总共只有21部,其中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摄制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电影产业化二十年来的寥若晨星。这也就是说,《长津湖》系列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发现了一个新的宝藏,未来主流电影创作者会更有勇气投入到各类精神的正面表现当中,也更有信心继续赢得市场和观众。

当然,前提是像《长津湖》系列一样,要在选好题材、角度的基础上,努力在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要突出思想内涵、提高艺术品质,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历史大事、高远战略、家国情怀融入普通人物,注重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映照大图景,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获得观众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说《长津湖》系列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将之发扬光大、拓展了主流电影的新境界。

探索了团结合作的新模式

《长津湖》系列虽然由博纳影业集团主导,但联合了20多家出品单位,在准备投入拍摄期间还遭遇疫情严重影响一度停滞,被称为中国电影最大投资的十几亿人民币数额,部分原因也是疫情所致。除了投资数额巨大、创作时间超长,该系列电影作为重要创作任务、作为恢弘战争史诗,其所调集的创作制作资源也非一般影片可比,在诸多层面都可谓中国电影的“顶层设计”,否则根本不可能完成。

此前2020年的《金刚川》在三个月之内创作完成,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定意义上讲,《长津湖》系列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第一部剧本多达37稿、长达200多天的拍摄周期、1.2万人参与拍摄……但是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和监制黄建新密切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推出了一部完成度高、融合度同样很高的系列两部精品力作。第二部《水门桥》创作完成后,徐克导演署名导演,陈凯歌、林超贤则高风亮节退居“幕后”。在“我和我的”系列、《金刚川》等之后,该系列再次擦亮中国电影人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品牌形象,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宝贵经验和巨大财富。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预计将会有十多部重点主旋律影片联合献上厚礼。“十四五”中国电影要达成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的任务。2035年则要实现电影强国目标,国产影片尤其主旋律重点影片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随着近两年多来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各国电影均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休闲娱乐方式加速冲击下受到巨大损失。一方面进口电影的创作和引进严重受限,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天花板”初现,票房最高的《复仇者联盟4》,仅以42.5亿元人民币,排在中国市场票房榜第7位。中国电影要长期保持在票房增长轨道、最终迈向电影强国,主流大片必须发挥更大的“头部”引领作用。在此维度上看,《长津湖》系列探索的中国电影人团结合作创造无限可能的新模式,无疑对未来的电影创作有着极强的借鉴价值。

昭示了电影工业的新方向

回望世界电影百余年历史,电影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深刻影响。在屡次遭遇电视、互联网等不断更新迭代的新媒体挑战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通过宽银幕、立体声、数字高清、3D巨幕乃至裸眼3D等技术革新一次次应对、实现涅槃重生。如今在互联网短视频、网络电影、网剧、电视剧、游戏和线下“剧本杀”等叠加疫情影响社交、分流观众的情况下,保证电影的大银幕品质,发挥电影不可替代的视听效果、观影氛围、社交属性,显得尤为关键。

在此意义上,战争片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制作水准和产业综合实力,而《长津湖》系列不负众望将中国电影工业美学提升到新的高度。重装出发的《长津湖》为赶上2021年的国庆档,克服千难万险,与时间赛跑,并秉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得制片管理、导演调度、演员表演与服装、道具、美术、化妆、视觉设计等各环节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实现完整统一的美感,最终呈现出一部场面宏大、细节真实、沉浸感强的大银幕史诗巨制。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电影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建成电影强国,像《长津湖》系列这样制作水准、视听效果一流,能够做到科学管理、多线索推进、有效控制进度和质量标准的“高概念”电影是重要引擎。可喜的是,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在制作中,该系列有望去冲击《长津湖》系列的最高票房纪录。此外《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长空之王》等更多能够代表中国电影最高工业水平的多个项目也陆续启动。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延续《长津湖》系列所昭示的新方向,与时俱进强化科技攻关、彰显工业实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国电影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剧照

责编 | 胡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