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让时光驻留,却可以从历史的遗迹中窥视世界的本元。

2016年已经尘埃落定,伴随着457亿票房的,是关于电影的欢笑与争议。

电影从来没有被赋予如此多的维度,它承载时代记忆,正如《长江图》收录长江即将消逝的图景;它赋予技术灵魂,正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拓宽视觉极限;它重构人生形态,正如《路边野餐》让不同的时空交汇;它弘扬民族精神,正如《湄公河行动》让观众为国家自豪;它化身金融玩具,正如《叶问3》玩起“自产自销”;它成为官民争论的焦点,让售票平台和影评人走上风口浪尖。

无论你如何定义电影,它都已经不再纯粹。随着9.9元电影票远去的,是学生时代无忧无虑的岁月,是刚毕业时改变世界的豪迈,是与TA一起你侬我侬的甜蜜。

电影因为观者的心态呈现不同的色彩,我们不再因为看完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就如获新生,也不再纠结《盗梦空间》中梦境层次的隐喻,它成为一项关系到可乐和爆米花的廉价娱乐,属于周末的卖场或是床边的pad。

这一年,人们继续焦急寻找着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正如每部电影都在焦急寻找着它的观众。所有个体都被贴上了简单明了的标签,成功者与失败者、土豪与屌丝、房东与房客、好片与烂片……

电影正在经历一场“北漂”,靠财富和权力安身,被现实和理想消解。人不断重塑电影,因为世界不断重塑着人。

说到底,电影不仅仅是电影。

2017年已经到来,但是叔的心中仍有疑惑,电影如何体现了时代的性情?我们又如何在银幕上看到真实的倒影?

叔选取了10部电影来诉说2016,在这个新年祝福不再刷屏的时间送给大家。


疯狂动物城

当动画超越现实

你很难想象,有哪部动画在2月份就“预定”下来年各奖项的动画最佳,甚至加入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争夺。

“现象级电影”似乎已无法完全描绘《疯狂动物城》的“疯狂”,正如同《冰雪奇缘》让大家记住了2014一样,《疯狂动物城》也让2016年变得不同。

动画总是体现着人性中的快乐原则,但其背后却体现着成人的艰辛。从沃尔特·迪士尼到约翰·拉塞特,这些大人用画笔和电脑让心中的世界以最完美的方式再现。技术调和梦想,品牌背书品质。《疯狂动物城》已经超越了动画的狭义定义,成为可供所有观众进行多样化解读的职场和爱情故事。

《疯狂动物城》的意义还不止于技术上和艺术上的造诣,相比较年末的《海洋奇缘》,你会发现迪士尼在精进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叙事模式,赋予动画电影不同的意义。

这再次证明了一点:一个认真做事的公司需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疯狂动物城》正如没有了耳机孔的iPhone7,苹果公司在饱受诟病之余定义着用户的使用习惯,迪士尼也在不经意间拔高了动物动画的整体水准。


百鸟朝凤

到最后,你只是感动了自己

长久以来,民族文化一直在“不适应就丢弃”和“该保护就保护”之间摇摆,以民族文化为题的电影无法像《建国大业》那样用体制的力量代行商业逻辑,在主流院线中也明显缺乏竞争力,无论从何种角度讲,这些“官方作品”的定位都颇为尴尬。

不过本应该是消失在喧闹市井的小众电影《百鸟朝凤》,却因为一次下跪让作品和民族自尊心联系了起来,无论是“死者为大”还是“弘扬文化”,一个人的恳求成了一次满怀悲情的营销,以及可供多重解读的娱乐事件。

艺术之花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精神凝结,它需要创作者与市场达成微妙的共识,用灵魂的两面应对自己和世人的拷问。但事实上《百鸟朝凤》不算一朵完美的花,而评点者的初衷也难以公正,那场论战并没有为艺术电影的发展指明道路,留下的只有凌乱。下跪事件称不上是2016年的标志性事件,只是稍稍给了我们一个提醒。

影片以行将消失的唢呐行当为题,而现实中类似《百鸟朝凤》的非商业电影也面临着相似的窘境。在飞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在以票房为纲的指导原则下,观众的同情心很容易转化为财富,也面临着因透支消散的脆弱处境。如果下次再有一部电影用悲情营造票房,观众还会买账么?


魔兽

十年游戏情,尽在欢呼中

即便放在10年以来的游戏改编电影中,《魔兽》也只是一个孤品,观众对魔兽世界游戏本身的热情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剧情、画面等元素的需求。

换句话说,玩家们只是需要一部电影完成他们的“游戏成人礼”,让从游戏中获得的满足释放到现实世界中。叔还记得在零点场,暴雪影业的LOGO出现时全场的欢呼雷动。走出影厅,大家有说有笑,不再年轻的脸庞上浮现出少见的纯情。

影片的开局堪称壮丽,但随后而来的票房滑坡也说明游戏改编电影依旧小众,观影要具备的游戏知识让作品对一般观众产生了一定的门槛,影片的总票房还算理想,算是为系列作品开了个还算合格的头。只是这些真金白银中,到底多少是玩家们的“情怀溢价”,估计谁也说不清。

无论什么题材,大部分观众只是想看到一个按照电影技法,能否自圆其说的故事。考虑到《魔兽》的美国票房并不理想,影片的续集如何规划,还需要主创多加考虑。

除此之外,影片的投资方还包含了多家中资公司,甚至基本可以被认定为一部中资电影,对于中国资本借住电影的力量走出国门,《魔兽》也许也会是一个值得反复研究的项目。


自杀小队

超级英雄电影到底怎么拍?

暑期档,对盼着看小丑女搔首弄姿的国内观众来说,对《自杀小队》的期待可谓到达了顶点。只是微博上隔三差五的定档传闻,以及中文片名的确定,最后都没让影片走入国门。

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都对影片的“消失”表示愤怒,此刻电影被赋予了超越娱乐本身的意义,被大众拿来进行深层次解读。

但在看完黑乎乎的韩版之后,大家对影片的失望又瞬间击碎了曾经的期待,对不能引进的愤怒又转嫁到影片本身上,与坚持影片不算烂的阵营相互伤害,发泄多余的荷尔蒙。

直到今天,影片评价中的依旧火药味十足。

票房和口碑的高度两极分化让《自杀小队》频频登上媒体的年度最失望作品之列,但它也的确是2016年华纳唯二可以和迪士尼抗衡的两部商业作品之一(另一部是《蝙蝠侠大战超人》)。这一年,迪士尼凭借《美国队长3》和《奇异博士》依旧大杀特杀,成绩单堪称完美,留下DC在风雨中摇摆,如基督受难一般承受着粉丝的揶揄和市场的鞭笞,但又从票房成绩中获得新生。

超级英雄电影的品质和票房到底是什么关系啊?2016年,似乎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电影行业大佬对超级英雄电影开起了荤腔,越来越多的观众不满足从“坏人死于话多”的模板中获得快感,但超级英雄依旧是市场主流。森林中的动物?城市中的巨人?费这些劲搞原创故事真的挺没效率的。靠紧身衣赚钱到高潮的电影公司不会放弃这块蛋糕,在这块蛋糕充满蛆虫之前,他们都会把其包装到完美。


我不是潘金莲

拍得好不如排得好

影片上映前叔不止一次说过,《我不是潘金莲》是心中的2016年国语片最佳。

只是影片上映后,冯小刚对万达的炮轰却完全抢了影片本身的风头。虽然挖人使绊这些伎俩不算光彩,但其实在任何行业,竞对公司搞搞小动作也不算出格。双方的口水仗从微博打到线下,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却没等到攒大K.O.的爽快,倒是部分媒体提醒了大家别着急站队,这场嘴仗的背后其实是个10亿的赌局。

曾经叔原本也想评点一下明里暗里的态势,只是背后的身影浮现才觉得自己还是naive,电影早就不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小装点,而是暗里乾坤的潜水蛟龙。

冯小刚既是说真话的勇敢者,也是无奈出手的大玩家。这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纷争偃旗息鼓之快有些出乎叔的意料,其中的原因谁也不清楚,估计当事者也不愿意再提及。

只是短短几天之后反过头来看,大家对《我不是潘金莲》的骂声已经盖过了好评,这其中有多少人是因对“小钢炮”生厌而迁就电影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场论战的成本很高,一点就着的群众碰上了火星四溅的冯导,野火蔓延的结果就是大家全都熏了一脸黑。


湄公河行动

主旋律这么拍就对了

真人真事,真刀真枪,《湄公河行动》满足了民众对国家力量的所有期许。

可是影片的模式能否复制,却不是观者、甚至从业者可以掌控的。公安部实地拍摄,卷宗资料的多年研究,实地取景的果敢勇气,高水准的动作元素都让《湄公河行动》成了主旋律电影的新标杆。影片在国庆档初期排片不利的情况下,依靠口碑逆势上扬,最终收获非常理想的票房。

影片的成功也证明了观众并不傻。经历了多年的烂片洗礼,大家早已知晓大多数流水线作品的品质上下限,也对演技比僵尸好不了太多的明星产生了抵触。一部恰当煽情却不做作的影片正是观众需要的,也是未来国产影片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影片的评论中,不乏“终于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跑到国外抓人”的动情描述,在经历了无数好莱坞影片的视觉轰炸之后,大家对银幕上的武力有种特别的迷恋。

叔觉得这种迷恋未尝不可,这是和平年代国家宣誓权力的有效途径,美军借住《变形金刚》提升自身形象,让全世界都记住了美国大兵爱国爱地球的伟岸,我们自然也可以通过一系列优秀电影作品提升公权力形象,让观众享受热血之余完成爱国主义再教育。


釜山行

一部僵尸片的非主流重生

直到今天,叔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釜山行》通过正规渠道引进,会引发多大的轰动效应?会有多少票房?影片是否会和《你的名字。》一样成为东亚文化圈类型片的成功范例,供业内人士热议?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抛去中韩两国关系的冷淡不谈,即便引进恐怕影片也会有较多删减让观众槽点满满,通过网络盗版在国内引起热议的原汁原味《釜山行》反而更适合业内人士思考,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如何写好一篇“命题作文”。

从绝对意义上讲,《釜山行》并不算神作,但却把西方电影中常见的僵尸电影元素进行了成功移植,并融入了东方式的伦理道德。即便这种移植也存在不少硬伤(比如病毒控制人体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还是让观众狠狠体验了一把末日求生的爽快感。

长久以来,韩国电影都以敢拍敢言而著称,在国内影迷心中有特殊的神圣地位。虽然近年来主打民族主义旗号的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并不吃香(比如《鸣梁海战》和《暗杀》),但韩国电影产业的振兴之路的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

连续几年都有若干部见解独到,深刻揭露丑恶人性的韩国电影在国内口口相传,成为热议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算是为国片过河铺垫了不少石头,当然要想摸到石头,得先让大家下河才行啊……


叶问3

自产自销的金融游戏

即便以最严苛的视角看,《叶问3》本身也并不是一塌糊涂。让泰森助阵虽然违和,但不至于影响到影片的整体观感,甄子丹和张晋的对决也有一定观赏水准。真正让影片留名影史的因素,在影片之外。

《叶问3》的票房造假成了2016年内地电影业不可回避的“大事件”,上映2天广电总局电影局就紧急召开会议,约谈相关负责人,还引来海外媒体的关注。由此,一个将影片变为金融游戏的“局外局”浮出水面,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终于明白原来影片可以夜间连开“幽灵场”,作品还可以“自产自销”。

影片引发的震动还远不止于此,它甚至影响到了3月份后片方对于票补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此后内地电影市场整体票房的起伏不定,而当潮水退去之后,裸泳者们也只能赤条条面对观众,市场的急速冷却对哪一方都不是好事,再加上电影产量的节节攀升(烂片数量也随之增长),让观众终于忍不住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选择用脚投票,远离烂片。

叔相信,在2017年这样的怪事依旧会发生,只要市场依旧在野蛮生长就没人能够约束住资本的疯狂。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以票房论英雄

虽然《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成本并不算很高(4000多万),但相信很多人还是早已料到影片会赔本,甚至因为新技术的引入而赚不到吆喝。

在提前观看了全格式版本的影片后,叔又在零点场看了一场2K/24FPS版本的作品。走出影院之际,身后的人不时发出“这是什么玩意”的感慨,相信类似的观众不在少数,本以为能看到一部战争大片的观众又被宣传片糊弄了。

电影从来都有“两张皮”,一张是导演负责的真实面孔,一张是宣传方负责的温婉笑容。从这一点上看,大多数商业片都挺“诚实”的,只是李安这样有名望,又想在技艺上有所创新的导演,必须要在“两张皮”的问题上承受一定的责难。其实谁都看得出来,当初彼得·杰克逊没能让48FPS成为风潮,李安尝试的新技术也难有良好的市场反馈。

但这样的尝试并非没有意义,它不能改变业界形态,却承载着一个电影人探索技术极限的梦想。关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它可能预示的未来,叔已经有过不少畅想,即便很可能在多年之后这些畅想依旧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叔还是觉得,对于未来的美好预期是比当下的票房更有意义的事情。


长城

说你行你就行,说不行就不行

当初和同事打赌,叔觉得《长城》的票房也就8亿出头,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影片的票房号召力。

不过时至今日,《长城》引发的关注已经和金钱无关。围绕着影片,舆论激起了三层激荡:“爆米花电影还想咋样”对阵“景甜式烂片”的底层自嗨;“张艺谋已死”对阵律师函的中层互掐;“恶意点评”对阵“以此为准”的上层对阵。

与其说《长城》是一个电影项目,不如说是一场大众广泛参与的对国产电影前途的大讨论,这场论战背后的真相仍不可知,大众也多以情绪化的宣泄代替了理性思考,但从长远来看算是为产业的参与者,无论是裁判还是运动员都上了一课。让所有人明白自己的界限在何处,特别是如何对待市场和观众,应该用什么姿势赚钱。



说完这些,叔对2016年已经没有留念,只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观众能够少费点心,用真正轻松的心态享受电影,享受精彩的人生。

毕竟,电影是我们共同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