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形态已具雏形,但是起步较晚

久久说情感

发布时间: 2021-07-05 10:06关注

近年来,以动画影视作品、动画网络作品为重要内容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形态已具雏形。但由于起步较晚,与代表世界动漫产业两大支柱之一的日本动漫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本文拟从动漫产业的产品生产、受众培育、传播方式、营销推广等环节,对日中动漫产业进行全景式对比和思考,以期厘清中国动漫业现状短板,并寻求未来发展的借鉴和路径。

生产模式与生产流程不同,使市场发育差异较大相较中国而言,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日漫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全球都具有庞大的市场,2016年日本动画全年票房663亿日元,创造了史上最高的票房收入纪录,日本动画票房占到了当年日本国产电影票房的44.3%,而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产业竞争也很激烈。在日本国内,这个市场被称作ACGN,即Anime(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以及Novel(小说)。

动漫,即动画与漫画的合称。在日本,从漫画创意到成为动画影视产品,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充满残酷竞争的大浪淘沙的过程。由于除原创动画、小说改编动画、游戏改编动画外,大部分动画来源于漫画改编,因此,许多漫画杂志社会采用淘汰制对漫画作品进行遴选。日本漫画作者多数以短篇漫画、大纲或样品的形式向杂志社投稿,被杂志社相中并且认为具有市场价值与潜力的漫画将在杂志上刊登,并且对内容进行加长,形成长篇或中篇的漫画连载。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杂志社会对其刊登的漫画发起投票,人气不足的漫画将被强行终结,被漫画读者们称为腰斩。

其中,销量名列前茅的漫画将由动画工作室,如BONES,对漫画进行TV化,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动画,比如经典动画《火影忍者》《我的英雄学院》等。当然,作为母体的漫画并不止步于此。在TV化的同时,会将漫画单独收集成册进行出版,这也就是业界常说的漫画单行本。在一部日本漫画生产创作的过程中,杂志社为每一位作者搭配的责任编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责任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当期作品的读者反馈,与作者商讨漫画接下来的走向。这种举措往往决定了一个故事的长短、剧情甚至漫画角色的生死,让作者投其所好的创作,使粉丝更加满意于该作品。

这种现象在日本动漫的创作中极为常见,甚至可以说是日本大部分漫画创作的必经之路。这种做法可以保证一部漫画的生存能力,降低其被淘汰的风险。相比之下,中国的动漫市场则缺乏系统性培育,生产模式较为简单、粗放。除少部分漫画杂志较为知名外,大部分漫画杂志人气不高,且面临着各种因素导致的停刊问题。中国漫画大多采用原生态放养模式,缺乏日本动漫产业的系统性。如今,中国大部分动画属于原创动画、网络漫画改编动画、游戏改编动画、小说改编动画等,而非纸质杂志漫画改编。

如《全职高手》动画版、《十万个冷笑话》泡漫网、《阴阳师》动画版等,都是这样的产品。中国漫画有很大一部分优秀漫画都连载于网络,部分连载于杂志,单行本数量较少,有些漫画甚至没有推出任何单行本。目前,中国漫画非常缺乏的就是将像闪光珍珠一样的优秀作品组合在一起的串珠之线——产业化链条。不过,中国漫画现在在某些方面通过其他方式又在对日漫进行追赶,尤其是在商业运行的收益方面。比如,中国大部分漫画以彩色漫画的形式体现,越来越多的动画也以3D的方式体现,即使资金和技术再困难也要硬着头皮上,这与日本大行其道的黑白漫画与2D动画形成了对比。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的2D动画仍然存在帧数较低、画面不够流畅、人物偶尔崩坏等问题,甚至在中国的漫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作者偷工减料,企图以色彩来掩盖其人体结构、分镜、场景设计的不足及画面缺少张力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市场竞争,3D就成了扭转产品劣势的手段。比如,目前中国流行的动画《凹凸世界》就是以3D建模形式出现,而日本当红动画《我的英雄学院》则是一部2D动画。事实上,3D动画相较于2D动画而言制作难度更大,所花经费成本更大,回本变得相对困难。而中国目前存在的大量的动漫产品仍属2D,优秀的3D作品仍属少数。如果中国的2D动画也能够真正做到用故事情节、动画语言、人物设计等属于动画特性的元素去生产,那么中国的动漫产业整体上才可能改变急功近利的现状,走上花小钱办大事的良性发展道路。这些都是中国动漫产业往后需要慢慢克服的问题。

传播方式与产品内容差别,使产业形态显著不同日本动漫的传播方式及手段多于中国,受众群体比例也远高于中国。在日本,大部分动画都能登上电视播放平台,且能做到内容分级、分时播放。与此同时,日本拥有三大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周刊少年SUNDAY》对漫画内容进行刊载。虽然此类周刊主要销售群体定位为青少年,但这并不妨碍成年人对其的购买与阅读。除此之外,日本漫画杂志分类精细,有专门针对女性群体的漫画杂志《玛格丽特》(曾刊载过著名作品《流星花园》)、《CIAO》《Nakayoshi》,以及成人向漫画杂志《ANGEL俱乐部》《COMICLO》等。同时,日本还有大量的漫画连载于网络,如人气漫画《黑塔利亚》《关于完全听不懂老公在说啥的事》等。

与之相对,中国虽然也有播放于电视上的动画作品,可通常是针对幼儿群体的低龄动画。面向青少年、成年人的动漫作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台播出,甚至无法在国内网络上进行连载。中国著名漫画杂志《知音漫客》所针对的读者群体仍是孩童,针对年龄较大读者的动漫作品则多见于网络连载,而非实体书籍或电视节目。虽然部分漫画也推行了单行本,但购买率并不乐观。在国内,动漫网站Bilibili(B站)以及腾讯动漫成为了动漫作品传播的主要平台,B站内包含了国人原创动漫以及日本动漫,而腾讯动漫则将重点放在了国人原创动漫之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络动漫的崛起对于实体漫画杂志与电视所播出的动画作品有一定的冲击力。如何打通并优化漫画作品向动画产品转化,进而能在电视和网络平台播出的通道,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目前应当思考的重点之一。

就产品内容而言,日本ACGN作品更加丰富。其作品内容重在阐述不同的世界观、表达少年奋斗、友情爱情、探讨人性等问题,部分良作甚至可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如由反乌托邦小说《来自新世界》改编而成的动漫就曾在网络上引起探讨与争论。在国内,由于多种因素,电视上能看到的漫画内容明显单一且单薄,多以说教形式向观众灌输内容,或以无厘头形式博人一笑,其观众多为低龄儿童,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此类现象在网络动漫产品上有所好转,但仍旧缺乏系统性,这和中国动漫产品的传播环境有关。同时,由于缺乏分级制以及政策、管理、观念等问题,部分动漫依然无法推出或被勒令下架修改,如动画《凹凸世界》曾被要求修改多处角色台词与剧情,使得新出炉的《凹凸世界》角色性格与剧情发生改变。

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动漫没有佳作,3D动画《秦时明月》与早些年的2D动画《虹猫蓝兔》系列就成功打破了国内电视动画内容幼稚、面向观众低龄等现象,而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以及小说改编的网络动画《全职高手》等,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进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