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好久没跟大家聊电影了,也不知道大家还在不在,在此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兔年快乐!

《四海》这部电影我在虎年春节期间就已看完,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到现在才跟大家聊起。好多人认为该片太烂,充满了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甚至认为韩寒江郎才尽,越来越像郭敬明……我的看法是:这依然是部有诚意的好电影,如果说这部电影差,那就只有一个问题。

《四海》

首先说明一点,在我的观点里,故事性差的电影不一定是烂片,故事是电影的一个要素之一,并且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要素。

好电影不一定以故事性为核心。电影的意义在于用视听语言传达某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某种情绪、某种理念、某种思想,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即可,至于是否具备完整、有趣的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国内就有两位导演很喜欢拍这种电影,一位是王家卫,一位是姜文。

王家卫

王家卫就不用说了,电影的故事性一般,但意境与情绪渲染到了极致,像《东邪西毒》、《2046》都是经典,观众几乎不知道在讲什么,但那一幅幅富有特色的电影构图和对人物内心情感幽微的刻画,都令人无法自拔。还有姜文,他的《太阳照常升起》,就用类似意识流的风格,以错乱的情节,通过大量的象征、隐喻来输出思想。

《2046》

外国导演也很喜欢玩这一套。大卫 芬奇的高分电影《本杰明 巴顿奇事》(又名《返老还童》)戏剧冲突弱,剧情冗长,影片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对哲学思想的表达上,反响很好。

在我看来,韩寒这部《四海》就属于这类故事性差,但又非常深刻的电影。一方面,它延续了韩寒一贯的幽默,以及“寻找—在路上”的宏观主题,设置了好几个有趣的隐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电影讲了一个“逃离”的故事,探讨了一直以来都存在,也一直被探讨的问题,有一定的思想性

先说影片中几个比较重点的隐喻与符号:

岛:岛给人的感觉是安详的、孤独的、平静的、唯美的。其实,它更多是一种符号,隐喻人们回不去的、纯净的故里,与影片的名字“四海”形成反衬。

摩托车:摩托车是穿插全片最重要的一个媒介,它伴随男主从青涩的童年,到叛逆的少年,再到沉重的成年。我认为它除了是导演对内燃机时代的缅怀外,从电影语言看,也是对时间如梭的一种隐喻,即“时光像摩托一样飞快”。

摩托车

警官:警官给人的抽象感觉就是“秩序”与“规则”的化身,所以,可以隐喻为“正”。

混混与警官相反,是一种对规则的破坏,可以隐喻为“邪”。

名字:“吴仁耀”最好理解,即“没人要”,隐喻每一个在外孤独漂泊的游子。“周欢歌”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少年时光。“周欢颂”则可以理解为我们一去不返的最纯真的爱情。

哆啦A梦的竹蜻蜓:隐喻着天真与梦想。

头盔:隐喻着假面。

头盔

《麦琪的礼物》:电影中男主枕边有一本书是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这本书讲得是一对小夫妻在圣诞节前想互赠礼物,结果阴错阳差,珍贵的礼物最后都变成了无用之物。这其实暗合电影的线索与结局——我们曾经追求的美好,都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消失。

《麦琪的礼物》

把这些隐喻、符号搞懂之后,我们再重新解构这个故事就会清晰很多,实际上,它讲述的是一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故事:

男主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与奶奶、朋友、暗恋的女孩度过了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少年时光。他对外边的人充满了好奇与崇拜,由此对外界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和我们小时候总是渴望走出去是一个道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时光总有天会过去,当亲人离开,为了养家糊口,每个人都不得不去外面的世界谋生——男主、女主走出去的契机也是因为亲人的离去,为了钱。

走出去后,他和每个年轻人一样想要实现抱负,但现实却令人屡屡碰壁,为食宿发愁、被坏人欺负、甚至被亲人抛弃、与所爱的人分道扬镳……历经种种,才发现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即便他仍心怀幻想,但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正邪之间被拉扯,甚至不得不戴上假面,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社会打拼的心路历程。

戴上假面的男主

故此,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大家从向往远方,到被社会毒打的一个缩影,暗合成长之痛。影片最后:男主孤零零再次回到故乡,但那个纯粹的故乡其实一回不去,很多东西只能被缅怀。而在午夜梦回时,外面世界的那些游子们依然会不断地回来,又离去……

所以,这是一个有点忧伤,但又不乏温馨的现实主义电影,它教会我们“远方不止有诗,还有苟且”,这种反鸡汤的视角不得不说是很赞的。同时,导演也在呼吁我们在这个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的时代,要守住那座岛,守住那座精神家园……

因此,从思想性看,这无疑是部好电影,也是韩寒对自我风格的一次探索。至少。韩寒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电影的可能性:用温柔的,浪漫主义手法去展现坚硬的现实。如果我们只对某一种电影风格感兴趣,而不允许导演去做创新性的试验,那么,中国电影将无法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禁锢。

韩寒

导演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韩寒的第四部电影,联系前面三部,我觉得他已经初步搭建了一个“韩氏宇宙”。

一、《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这是部讲“理想”的电影。按照标配,该片应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鸡汤文。可韩寒却反其道行之:一方面没将追逐理想的路渲染得多么伟大,反而是充满乌龙、狗血;另一方面,结局耐人寻味。那个一心想出头的主角最终沦为素人,而那个随遇而安、没啥野心的配角,反倒无心插柳成了最有出息的人。

这个荒唐的结局告诉我们:有时努力是没用的,时运也很重要。这是许多鸡汤片不会告诉我们的现实真相。

二、《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父子矛盾。通常情况,这种电影的设定一般都是叫父亲去理解儿子。但韩寒却故意反着来,让儿子回到过去,去理解父亲,最终,达成和解。

影片通过逆向思维告诉我们:我们眼中顽固的父母,曾经也和我们一样是热血青年,这对于我们理解亲情、理解成长之痛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角度。

三、《飞驰人生》

《飞驰人生》

这是部讲热爱的电影。寻常编剧会将之描写为某个少年追求热爱,大获成功的故事。可韩寒却做了两个反套路设定:一是把主人公设定为一个生活落魄的中年赛车手;二是结局留了个大悬念,没展现男主是否取得成功,这让很多观众感觉突兀,但这恰是本片的亮点。

它告诉我们:首先,热爱与年龄无关;其次,追逐热爱的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这些是鸡汤片不会告诉我们的真相。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辜负生命中所热爱的一切——这是韩寒给我们的建议。

当然,不可否认,韩寒其实是想对电影的商业性做一些妥协的,最明显的体现是《四海》的故事性要远比他之前的作品更完善,甚至放弃了用歌曲来推动情节的做法,这说明他其实也想在保证思想性的同时努力讲好一个故事,从而增加电影的娱乐趣味。

遗憾的是故事并没讲好,最大的bug在于巧合的地方太巧,缺少必要的铺垫,导致每个环节都显得那么刻意,比如,警察打车的那个桥段,为了遵守交规,他愣是与不愿掉头的混混从白天僵持到天黑,搞笑虽搞笑,但看起来非常尬;比如,女主遭遇的那场车祸……

在设置巧合方面,最著名的是鬼才导演盖 里奇,后者电影虽然也很巧,但巧得却很合理,令人不会觉得有斧凿的痕迹。比如,其经典作品《两杆大烟枪》的剧情就很绝,每个巧合在时间、空间上都做了必要的、足够的铺垫,幽默中透着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希望韩寒有天能拍出一部兼具故事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综上,抛开故事性不提,韩寒电影的思想性是深刻的,他难能可贵地撕掉了某些崇高的假象,反映出真实世界的荒诞、乌龙、狗血、错位,帮助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单从这点就高出那些鸡汤片导演一截。

所以,我给韩寒电影的定义是:披着文艺外衣的现实主义电影。这也是他和郭敬明的本质区别,后者作品从内到外充斥假大空,前者则在插科打诨的表象下,有着深刻的思想性。

你觉得怎么样?欢迎来聊聊。